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塔吊上的风景
2018-05-16
字体: | 阅读:139|

魏根生,曾是上海机械施工集团的一名普通吊车司机,近几年一组从高空俯拍的城市照片却让他意外走红。

魏师傅吊车开了40年,从小吊车开到大吊车,从地面吊车开到塔吊,一直做到2014年退休。

他最后参与的工程是上海中心建设,从地面到驾驶室需乘坐三部电梯,再徒手攀爬50米塔梯,全程差不多半个小时。高空作业,一颗钉子坠落都可能酿成大祸,更何况起吊的是重达百吨的建筑构件。“上面的塔吊动几厘米,下面的构件就要动好几米。”即使开了这么多年吊车,魏根生工作时仍是全神贯注,下钩、起钩、回转,技术熟练而精准。

驾驶室只有1.8平方米,通常十二小时一个班,塔吊师傅一年中三分之一时间就是在这狭小的空间度过,除了寂寞,还有危险。一个雷电打来,火光一片,眼前一抹黑;冬天下面下小雨,上面飘小雪;大风天气,高空的吊车晃得特别厉害,连驾驶室的门都打不开。

别人眼里这份寂寞而危险的工作,魏根生却从中找到了另一番乐趣。他算得上是一个资深摄影爱好者,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就拥有了第一台相机———上海DF135单反相机,当时售价360元,相当于一年的工资。他还自己动手做了个放大机,到试剂商店配来药粉,晚上拉上窗帘,开个红灯放印照片。

魏根生常说:“摄影是我的爱好,塔吊是我的工作。”两者原本并无交集,然而就在某一时刻,突然碰撞激发出美妙的创作灵感。

他从1996年开始驾驶高空塔吊,先后参与金茂大厦、香港新世界大厦、百联世茂大厦、国金中心等工程建设。2010年,他把吊车开进了上海中心工地。

随着塔吊的升高,魏师傅亲身经历着一次次建筑高度纪录的刷新,也被眼前的高空美景深深震撼———摩天大厦像是整齐排列的火柴盒,蜿蜒的黄浦江犹如一条泛着自然光泽的绸带,配以晨光、云雾,俯瞰之下,这座城市竟如此美丽。

魏根生的塔吊摄影,始于2008年的国金中心工地,创作高峰则是在上海中心。从一组以环球金融中心为背景、以上海中心东塔为前景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位于上海中心的吊车最早是仰视,而后逐渐平视,再往后就一直俯视了。“这是一个视角变化的过程,也是对中国第一高楼建成的见证,更是对城市变化的见证。”能用相机记录历史,魏根生自豪之余,更多的是感叹自己的幸运。

确实,正是因为他所处的高度,才能创作出专业摄影师都拍不到的照片。从第一缕阳光,到最晚一抹夕阳,很多风景塔吊师傅常常只能独享,而作为摄影爱好者,魏根生会端起相机,“感觉不拍下来对不起自己”。

拍得多了,就想拍得更好。魏师傅说,最好的照片大多是在塔吊爬升到五百米高之后拍到的,因为云层通常悬浮在这个高度;而像棉花糖一样的云层更是可遇不可求,必须是前夜下过暴雨,第二天放晴,还得赶早,七点过后云层就蒸发升腾了。

那组在2013年上海市摄影艺术展览中获得银奖的《海上奇观:虹》,就是在吊车升到五百米以上拍摄的。“那天清晨天气很好,气温较低,低温云层悬浮在三四百米处,而吊车所处的五百米高空却是一片晴朗,太阳直照吊车,把影子投射在云层上,影子周围生成了一圈七彩光环,煞是奇幻。”即使是见多不怪的“老司机”,魏根生也被这一情景震撼了,他赶紧举起相机,“要知道,这需要多少不确知条件组合到一起才有这样的机会啊!”

2014年,随着上海中心塔吊拆下,魏根生告别了40年的吊车司机生涯。“每做一个工程,过程总是漫长的,等到哪天完工拆塔吊,我也会伤感。现在逛街,经过这一幢幢大楼,我会抬头望望,这是我参与建造的工程,心里还是很激动的。”

一个人与一座城,就这样奇妙地交汇、融合……

 

 

图1:2013年4月3日摄于上海中心,早晨六点多的朝霞。

 

 

图2:2014年8月31日摄于上海中心。8月3日,上海中心全面结构封顶,顺利到达632米最高点,刷新申城天际线高度。

 

 

图3:2013年9月12日摄于上海中心,后景是浦西的高楼大厦。

 

 

图4:2015年5月1日摄于白玉兰广场。那天天气不好,耐着性子等到云层散开,浦江美景展现在眼前。

 

 

图5:2013年8月13日摄于上海中心,晚上7点多的陆家嘴。

 

 

图6:2013年9月20日摄于上海中心。上午7点左右,吊车的影子被投射在云层上,散射出一圈奇妙的光环。

 

 

图7:2013年9月23日摄于上海中心,下午5点多的晚霞。

 

 

图8:2013年10月17日摄于上海中心。构图时特意把吊钩放在金茂大厦顶端,制造出一种有趣的效果。

 

(摘自2018年5月15日《文汇报》  魏根生摄影  记者王柏玲 文)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