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首页
|
基金会
|
本会近况
|
基金募集
|
公益项目
|
各区动态
|
智慧学堂
|
敬老风采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首页
>
各区动态
>
长宁区
长宁已建成30余家嵌入式养老设施
2019-09-19
字体:
大
中
|
阅读:247
|
拎着包走路去养老、拄着拐杖去楼下参加为老服务活动……相比传统的养老模式,这样就近便捷的“家门口养老”模式是不是更吸引人?自2018年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长宁区不断尝试聚集社会力量参与和提升养老设施与环境:把原先的白领公寓腾出一层改建成长者照护之家,把物业管理用房打造成惠老家园。这种嵌入各小区的小型养老设施在该区已有30余家,他们提供住养、养老顾问、惠老服务、助医、助浴、助餐等服务,形成了“物业+养老”的全新服务模式。
白领公寓里住着老年人
在长宁区的田渡小区有这样一幢公寓,一楼住的是社区老人,楼上却是单身白领们。2019年75岁的独居老人沈阿婆前不久摔伤了腿,可子女都在上班,没时间全天陪护老人,而保姆照顾摔伤病人又不专业,于是沈阿婆的儿子找到了家附近的一家长者照护之家,“这里有专业的护理人员,我们比较放心。再加上离家近,5分钟就能走过来看看老人。楼上的年轻人还来这里看望过我妈妈呢!”沈阿婆的儿子顾先生觉得,这里吃饭方便,还有助浴服务,很适合需要照顾的老人短期休养。
为什么长者照护之家的楼上住的都是年轻人呢?原来,顾先生口中的长者照护之家是由该小区白领公寓的一楼改造的。“把原先黑白灰色调变成适合老人的彩色调,根据老人护理等级划出绿、蓝、红等不同色块,墙上还贴有卡通图案的挂画和标识。”相关负责人袁女士表示,当初设计时就联想到,老人都是老小孩,既然是小孩,应该也喜欢色彩丰富的起居环境,“所以我们的长者照护之家更像是幼儿园”。
记者看到,除了一些常规的无障碍设施外,区分房间并不是用一般的姓名和房号,而是用各种动物的卡通图案,“这是为了方便认知症障碍老人辨识。”袁女士告诉记者,这家长者照护之家不仅可以让短期休养的老人平稳过渡,还能让认知障碍老人安心居住和疗养。“院内的助餐、助浴、助医等为老服务向社会开放,老人可以在‘一碗汤’的距离内共享养老便利,老人养老不离家,方便儿女探望。”
物业闲置用房打造惠老家园
除了上述微型改造外,长宁区还有一系列物业用房改造项目。这些原先的办公地被装修一新,升级为嵌入式养老服务点,且“一点一主题”。下午2点半,腿脚不便的朱阿婆慢慢悠悠地来到家门口的惠老家园,等待着约好的老姐妹们一道做手工。“以前都是一个人在家里看电视,要么在小区里坐坐,碰到刮风下雨就只能待在家里了。”朱阿婆告诉记者,自从惠老家园对外开放后,这里就成了几个老朋友的“根据地”。工作人员介绍,这里不仅可以提供测血糖、量血压等服务,还有手工和书法等体验活动。
据悉,这样的惠老家园目前已建成6个,位于玉屏南路的体验馆主要提供睦邻活动,目前已服务2400多人次;位于水城路的体验馆不仅提供文体服务和体验活动,还售卖辅具,在该体验馆内设的护理站,社区老人可以享受就近医疗的便利。此外,虹仙管理处和新泾六村管理处主要提供代办服务,目前服务人次逾3500人。
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遍地开花
2018年以来,长宁区相继制定出台了13个区级政策,其中“物业+养老”创新模式凝聚了6大品牌,长者照护之家和惠老家园便是其中2个。长者照护之家自2018年10月开业以来,前后共接收了40余位老人,而各惠老家园则已服务4万余人次。这种社区微型养老服务机构利用物业公司等社会力量,充分挖掘社区闲置资源潜力,为社区老人提供了更为便捷、更为舒适的养老环境。未来,这种“养老在身边、就近享服务”的社区养老模式将进一步在该区推广。
(摘编自2019年9月17日《上海老年报》 记者彭玥)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