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3日 星期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首页
|
基金会
|
本会近况
|
基金募集
|
公益项目
|
各区动态
|
智慧学堂
|
敬老风采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首页
>
敬老风采
>
银龄园地
亲情关爱和睦,他给后辈留下六字家风
2018-08-19
字体:
大
中
|
阅读:88
|
宝兴殡仪馆,在一位老人的告别仪式上,家属含泪拿出了一个牛皮纸信封,哽咽着转述老人遗愿:“老朱生前说了好几次,去世以后就把最后一个月的离休工资6500元作为最后一次党费上交组织。今天把它交给你们,也算是了却了老朱的心愿。”
这位仙逝的老人叫朱善良,上海博物馆离休干部、原党委书记。这是朱善良的最后一笔特殊党费,却不是唯一一笔,“文革”结束后,被关过“牛棚”的朱善良拿到了政府补发的2000元工资,他将其中一半作为党费交给了党组织。这位“儿童团长”出身的老革命,一辈子恪守着共产党人的初心。
朱善良曾说,“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成为一名干部,是在党的关怀下成长起来的,没有党就没有我、没有我们这个家。”
捐建纪念碑,烈士精神永不忘
朱善良1929年出生于山东苍山县 (今兰陵县)。这是一个革命老区,朱善良年仅16岁就参加了革命,担任儿童团长,曾在鲁中南地区打过游击。1949年朱善良随军南下,先后在浙江和上海工作。
朱善良的老伴孙秀芳年轻时也参加过革命。据她回忆,逢年过节,每每忆起牺牲的战友,朱善良不免心中难受。2005年,年逾古稀的朱善良与老伴商议后作出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捐资数万元,为家乡的革命烈士建一座纪念碑。为了这座碑,他四处奔走,请人设计、制作;碑做好后,老两口又亲赴家乡,为纪念碑落成揭幕。
有亲戚表示不解,甚至多有抱怨:“有钱为什么不接济我们?”孙秀芳至今记得朱善良当时义正辞严:“我不是有钱人,这些钱都是我和老伴节省下来的。烈士们把命豁出去了,才有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你们有胳膊有腿的,可以自己劳动,不能想着靠别人接济。”
谦逊待人,促进班子的团结
朱善良是1988年上海博物馆党委建立后的首任书记。年纪偏大,文凭不高,在这样一个专业要求高的文博单位,朱善良却得到了大家的敬重。
很多人不知道,朱善良烟龄很长,是到上博后才硬生生把烟戒了。他曾告诉老伴,博物馆里都是国家的宝贝,文物安全保护马虎不得,作为党委书记他要带头做到。
“老朱书记为人低调、事事讲原则、尊重知识分子,他的谦逊促进了班子的团结。”上博原党办主任马继奋说,上海博物馆实行行政负责制,时任上博馆长马承源是著名青铜器专家。彼时,上博率先在全国文博系统实行改革,朱善良积极支持:“馆长做的事是为了文博事业,不是为了自己,我们一定要做好保障。”在这样的氛围下,当时上博迅速崛起。
朱善良抓党建一点不含糊。上博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朱诚1993年12月入党,是朱善良在任上签名批准入党的最后一人。朱诚说,上博党建工作的各项制度是朱善良一手一脚完善起来的。他经常到基层单位调研,对基层单位的班子情况、干部思想和群众反映都很了解。
上博退休职工、原开放部质检组主管屈晓丹回忆,“我是学音乐的,刚来上博时,对文博知识一窍不通。朱书记给我们青年员工安排了专家讲课、业务培训,督促我要好好学习,不断进步。”每当年轻人有了困惑、情绪波动或遇到困难,朱善良总会出面谈心安慰、提供帮助。
离休后,朱善良仍关注着上博发展。一次,朱善良在报纸上看到上博将建东馆的消息,赶忙把报纸妥帖收藏起来。等有人来看望时,朱善良急急找出报纸询问情况,连声感叹:“好啊,好啊,真的太好了!”谈起新馆蓝图,他突然红了眼圈,叹息道:“我老了,没办法为上博出更多力……”
未收藏一件文物、收受一件礼物
上博因工作性质关系,常有外出展览、文化交流等出国机会,但朱善良在上博工作6年,却从未享受过任何一次因公出国待遇。有时被安排上了,他也谢绝,“事情和业务工作相关,让业务部门的人去就可以了,多给年轻人点机会,让他们多看看。”举办活动时,馆内公车资源紧张,他就主动要求和其他领导拼车或者自己解决,“车辆尽量腾给专家用”。
朱善良有5个儿子。儿子们常会被身边的朋友私下询问,家里是不是有很多珍贵字画,有没有交易古玩文物的渠道。朱善良用实际行动给了他们标准答案:在担任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期间,尽管与馆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关系密切,却从未收藏一件文物、收受一件礼物,更勿论开口让他们为自己写一幅字、画一幅画。
80岁时,朱善良亲笔题写了“亲情、关爱、和睦”六字家风。他叫齐5个儿子,郑重道:“家里没有什么财富留给你们,这六个字就是我们家的精神财富,要永远地传下去。”
朱善良曾跟老伴相约,“2020年要看祖国全面奔小康”。他去世后,孙秀芳坐在客厅里,对着老朱的一张生活照喃喃自语:我们说好了的,你怎么就提前走了呢。一向重诺的朱善良,这次却爽约了。
(摘自2018年8月19日《解放日报》 记者张骏)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