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基层服务委员会召开2025年工作例会。副理事长、基层服务委员会主任朱达,副理事长、基层服务委员会副主任王隔香,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萍,副理事长、基层服务委员会副主任汤慧,副理事长兼副秘书长李佳玉,以及办公室、综合联络部和宣传活动部负责人参加会议。朱达主持会议。
综合联络部简要汇报了基层服务委员会上半年的主要工作。一是强化联动,扎实开展活动与调研。积极参加区代表处活动,深入开展区级调研,为筹备换届工作做好人员安排和新班子成员沟通。二是聚焦帮扶,精准落实远郊及专项援助。拓展帮扶领域,新增“援疆”帮扶计划,并在此基础上延伸推进远郊帮扶内涵,与拥军优属基金会合作开展关爱抗美援朝老兵活动。三是拓宽渠道,稳步推进网上募集工作。根据理事会提出的工作目标,基层服务委员会在走访调研的同时,积极宣传网上募集理念。截至8月初,已上线公益项目23个,其中市会5个,区代表处18个。四是筑牢防线,严格落实风险防范要求。以审计为抓手,将浦东、虹口、杨浦、青浦等区纳入延审范围,并妥善安排其他区代表处对延审提出的要求,确保为老服务工作健康、稳定发展。
与会人员普遍感到,基层服务委员会自2016年成立以来,在理事会的坚强领导下,在秘书长们的支持配合下,取得了一些成绩。基层服务委员会成立之初提出的四个工作目标:强化班子建设,健全工作网络,完善管理机制和推广成功经验,也基本得以实现。简单地讲就是八个“抓”:抓了班子、抓了队伍、抓了调研、抓了典型、抓了制度、抓了突破、抓了培训、抓了评估。基层服务委员会为理事会的工作打了基础、做了调研,摸了情况、提了建议,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朱达在总结讲话中分享了个人的体会,认为做好基层服务工作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情、清、勤、亲”。一是“情”,就是满怀对老年人的深情,做到老有所需,我有所为。如“幸福老人村”的调研及推动,远郊计划的提出及推进,睦邻点的发展和推广,就基于此;二是“清”,就是全面并及时掌握基层尤其是代表处的基础信息、人员变化、评估等次、项目进展、各地动态,做到基层有需,我有所动,真正夯实基础,确保促进平衡、提升能级;三是“勤”,即年初有计划,季度有安排、月月有调整,随时与代表处沟通,因事而变,多下基层,帮助站台,提高老年基金会在区域公益为老中的地位;四是“亲”,即与代表处建立和谐平等的关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为让阳光照进每个角落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