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养老服务专业化职业化“有底气”
2021-03-23
字体: | 阅读:69|

“60后”洪丽华,居家养老服务员,曾照料申城“第一人瑞”李素清,被上海市老年学学会评为优秀居家养老服务员。

“80后”阮捷,法国留学回来,选择社区养老事业,他认定这是朝阳事业,能让老人们切实感受体面养老品质生活。

两人经历不同,却有一份共同心愿——期待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职业化。2021年3月20日,《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实施,让他们共同的心愿多了一份底气。

申城“9073”的养老格局中,97%的老人在社区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服务员如何才能实现专业化、职业化?首先,从业人员应该是懂技术的。事实上,居家养老服务是技术活儿。打个比方,照料偏瘫老人,如果老人左手臂不能动,右手臂能动,帮老人穿衣,该先穿左边还是右边?脱衣裳,又是什么顺序?穿衣裳,先左后右;脱衣裳,先右后左。不能动的手臂好比衣架,不灵活,就先套上袖子,脱的时候刚好相反。洪丽华说,这些小窍门都是护理教科书上教的。做居家养老服务员,关键还是要技术过硬。曾经一段时间,洪丽华的包里始终放着两本书,一本是护理教材,一本是康复教材,读透这两本书,考出养老护理、养老康复两个资格证书,她终于把自己变得“很专业”。

不过,像洪丽华这样的优秀养老服务员真不算多。所以,地方立法支持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提高专业素质和工作技能。上海将依法实施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建立统一的养老护理员技能等级序列;综合考虑工作年限、技能等级等因素,合理制定养老护理员薪酬等级体系,设立养老护理员基本工资分级指导标准,引导养老服务机构予以落实。同时,地方立法支持行业组织开展养老护理员市场工资水平监测,定期发布监测结果,引导养老服务机构合理确定养老护理员的薪酬水平。

这些法定规范,意在引导养老服务一步步走向专业化、职业化。年内,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将开展执法检查并进行专题询问,确保法定规范落实到位。

作为一门专业,养老服务,不轻松。阮捷所在的五里桥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既有把活到百岁当成人生小目标的健康老人,也有认知障碍患病老人。一个小插曲,让阮捷对养老服务专业化、职业化更多了敬畏。有位老伯伯患有认知障碍,大冷天,执意要出去走走,没穿外套,没带手机,阮捷心想陪老伯伯走一会儿,凭自己循循善诱的丰富经验,走到路口之前就能返回。不料,老伯伯开启固执暴走模式,力气之大,声音之响,超乎想象,越走越远,大有一去不回头的架势。关键时候,多亏还有iWat ch,阮捷拨了110。高效出警,虽然最后有惊无险,但阮捷深刻反思:一定要敬畏专业,一定要敬畏专业照护,不能只凭经验想当然!

多年来,推动养老服务专业化、职业化,上海一直走在全国前列。阮捷和他的同事们期待,伴随地方立法实施,养老服务得到更多关注和投入,无论专业培训、能力建设、职称考核,还是收入分配,行业整体水平都能持续提升,吸引更多优秀年轻人投身这份朝阳事业。

(摘编自2021年3月22日《新民晚报》  记者姚丽萍)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