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江阴路88弄,遍布着近百岁的老宅子。96岁的陈阿婆在这里度过了半百时光。但每当要洗澡的时候,陈阿婆和家人难免会提心吊胆。受条件限制,她家的浴室、厨房都是后来临时搭起来的。日常烟火熏染之下,地砖变得油腻湿滑,通道门框狭窄,墙壁没有扶手,水泥地面也高低不平……“千万不能滑跤,不能滑跤”,每次洗澡时,老人止不住默念。
上海市首家以石库门里弄为原型功能改建的适老化智慧养老展示体验中心内,经过适老化改造的卫生间。文汇报记者邢千里摄
半年多前,困扰陈阿婆多时的烦忧终于迎刃而解。江阴路88弄所在的南京东路街道,作为全市居室环境适老化改造项目首批试点。陈阿婆家里的浴室终于“翻新”——不仅安上了风暖系统,更增添了防滑倒的扶手。
“再也不用碎碎念了!”
适老化改造,成为当下原居养老中的一个新兴需求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指出:将支持200万户特殊困难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并配备辅助器具和防走失装置等设施。
在上海,适老化改造正进行市场化探索。自2019年底至今,已在部分街镇试点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并于去年底在45个街镇扩大试点。2021年还把“完成5000户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列入民心工程,梳理出老人们居家养老的种种场景,提供可自由搭配的产品与服务,丰富了居家养老的选择。
改造工程利润不高,专业要求却不低
中心城区,曾让住在这里的人们感到舒适、便利。时光荏苒,非成套的石库门里弄却也让老人们被迫放慢生活节奏,生怕一个不注意摔了碰了。
“十四五”时期,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
当人体机能开始衰退,对于年轻人而言一些非常轻松的举动对老人来说却充满着危险。而从公共场所延伸至社区乃至家庭的适老化改造,正是切中老人们心头的关切:消除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安全隐患,也圆了“原居安老”之心。
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对适老化改造有需求的老人达数十万。但长期以来,大多数家庭的适老化改造仍停留在“想想就美好”的层面。部分老人被较高的改造成本“劝退”,索性就再“将就一下”。还有一些老人,手握改造资金,却难以找到信得过的品牌服务商,就这样一拖再拖。
“适老化改造项目在所有建设工程里算是‘微型’的,利润率并不高,但专业要求却不低。”上海市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服务平台运营方负责人周国荣表示,去年这一平台诞生,就是为老人与服务商提供更直接高效的供需对接渠道。
差异化补贴,76%的需求集中在卫生间
与人相关的服务,通常都意味着个性化。
通过梳理在平台提交的适老化改造申请,周国荣发现,现实中,老人们对于改造的需求,76%都集中在卫生间区域。“尤其是浴改淋,很多老人觉得浴缸不方便,改造意愿很强烈。”为此,上海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服务平台今年专门推出浴改淋套餐,供老人们选择。
据介绍,适老化改造项目丰富,还不只是淋浴间。比如,在厨房间,有抽拉式的存储柜,让即便是行动不便、坐轮椅的老人们也能轻松抽出取物;在客厅餐厅,更多家具进行倒角处理,使得老人们不容易磕磕碰碰;还有遍布居室的烟感报警器、漏水报警器、滞留探测仪。从卧室、客厅、卫生间到厨房,种种日常生活场景都遍布着更适合老年人生活、使用的设施设备。
试点中,市民政局针对选择基础产品服务的老人采取差异化补贴。对于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老年人,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年满80周岁且本人月收入低于上年度城镇企业月平均养老金的老年人,分别按照实际改造费用的100%、80%、50%进行补贴。此外,上海市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具有二级以上照护等级的老年人,以及经街道审核认定的无子女的,高龄独居或纯老家庭中的老年人,按40%的比例补贴。
“老人们不仅有选择权,更为新品开发带来新思路”
“政府补贴+企业让利+老人自负”的适老化改造试点,不只对接供需两端,更注重孵化新产品和培养更专业的服务商。
截至目前,上海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服务平台已通过社会招募方式,遴选出涵盖卫生间、厨房、客厅、卧室、走道、玄关、阳台等七大日常生活场景的20多个品类300多种产品。
“我们希望通过平台收集更多市场需求,进一步缩短从概念到产品,再到商品的‘开发链路’。”周国荣告诉记者,服务商不仅能通过平台精准对接有改造需求的老人,更能透过他们看到未来的产品方向。
“老人们不仅有选择权,更能为新品开发带来新思路”——这将是未来养老服务市场良性互动的重要体现。
针对人大代表们在此前调研视察中提出的改善建议和意见,实践中的平台也在继续探索。比如:持续做好标准、规范和流程的建立和监管,培育出更多综合实力强、专业素养高的适老化改造提供商,让这项民生项目惠及更多老年人。
(摘编自2021年3月8日《文汇报》 记者王嘉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