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百姓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快速增长。如何防治糖尿病?需要我们对此病有个准确规范的认知。
过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生湿热,是诱发高血糖等代谢问题的直接因素。具体来说,过于精细加工的主食(碳水化合物),由于结构单一及其他营养素缺乏,导致消化吸收过快,血糖升高更加快速,加重胰岛细胞负担;过多的脂肪摄入,一方面停留于肠胃黏膜引起慢性炎症,同时堵塞淋巴,导致代谢速度减慢,一方面过多脂肪积累于组织细胞,线粒体膜上的糖代谢靶点敏感度减弱,导致糖利用效率下降,血液中血糖、血脂升高,而细胞、脏器、组织结构却能量不足,更容易饥饿及摄入量增多;蛋白质是生命的基本成分,但是过多的蛋白质尤其是动物蛋白,会导致肾脏负担增加,免疫力过亢,引起免疫紊乱,当胰岛出现免疫紊乱后,胰岛素功能迅速下降甚至失效,血糖极快上升。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过激容易生内火,诱发糖尿病。当人体长时间处于紧张压力、熬夜晚睡、情绪压抑等应激状态,会引起神经—内分泌的失调,尤其是升血糖激素如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等分泌增加,肝脏生物钟紊乱,内脏脂肪积累,胰岛素反复抵抗及线粒体膜损伤,糖代谢出现障碍,日久胰岛细胞损伤导致糖尿病。
除此之外,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吃饭过快也会进一步加重胃肠负担、肠胃内分泌紊乱,使脏器快速衰老、功能下降;而有氧运动的缺乏,糖、脂肪、蛋白质分解代谢力明显减弱,胰岛素敏感度也下降,全身尤其外周微循环的糖利用效率下降,出现血管中糖多而细胞中可用的糖少情况;遗传因素也是导致糖尿病发生概率增高的因素。
由生活方式不当导致的糖尿病,肯定离不开生活方式的调整治疗。通过正确的认识教育、严格的饮食运动习惯,再配合一定的药物、药膳、营养素、针灸刮痧等自然疗法,有效地管理血糖、控制糖尿病是不难的。
饮食调节永远是代谢性疾病最大难关,饮食均衡化、饮食规律化、饮食能量化、饮食减负化、饮食药物化基本上是调控糖尿病的关键。
1.饮食均衡化。首先要改变高能量与微量元素食物比例,减少主食,增加蔬菜水果类的摄入,其中主食尽量以杂粮为主,可以避免精加工的单糖食物引起餐后血糖过高。
2.饮食规律化。不规律饮食、暴饮暴食、饮食过快、熬夜、夜宵等,对胰岛素分泌与血糖调节不利。吃饭肯定是需要细嚼慢咽的,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餐后血糖,增加糖吸收与利用效率。
3.饮食能量化。不同身高、体重、年龄、性别、劳动强度的人,其能量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另外食物摄入量,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及劳动强度来定,参考血糖情况来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饮食套餐。
4.饮食减负化。适当的轻断食、辟谷、清肠与排毒,是非常有效的调节血糖与防病治病的手段。糖尿病患者每周1—2天,或者每月3天的轻断食、清肠甚至辟谷是有必要的。可以不吃主食,加上一定的水、蔬菜、酵素或益生菌,配合一些清肠物质或药物,更加提高效率。
5.饮食药物化。很多食物有药物作用,很多药物可以当作食物食用,很多的药食同源食材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调节我们的血糖。从中医角度来说,健脾祛湿食材可以消炎、清除自由基、减少脂肪与糖的吸收,泻火养阴食材可以调节内分泌、改善糖代谢,温阳补气食材可以提高脏器糖利用效率、加速糖代谢,化痰食物可以调节胰岛素免疫、降脂降糖,活血养血食材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度、改善并发症。
除饮食外,定时定量的有氧运动不仅活络关节,更是提高胰岛素敏感度、增加脏器糖利用与糖代谢的重要途径。在中医经络治疗方法中,针灸、穴位按摩、刮痧、放血、艾灸、药浴等,都可以直接作用于糖尿病靶点,不仅改善外周微循环及神经调节,更可以提高脏器的代谢与调节能力,对调节血糖与修复脏器都是非常有效的。
(摘自2017年10月5日《上海老年报》 作者刘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