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数字赋能正掀开一个个看病就医的新场景。本市将在11家试点市级医疗机构和4个试点区卫生健康委先试先行,聚焦应用场景、突破机制创新与瓶颈,提升市民就医体验。
加快推进生活数字化转型,“便捷就医”应用场景的落地将为患者带来哪些新利好?有没有具体的时间表?2021年5月7日,作客“2021上海民生访谈”的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结合正在推进的《上海市“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就一些市民关心的热点、亮点问题作了重点介绍。
提升预约精度 有效缓解“挂号难、缴费慢、排队长”
目前已披露的“便捷就医”7个应用场景是:精准预约,减少就诊等候时间,缓解患者“挂号难”;智能预问诊,医患信息提前互动,提高诊疗效率;互联互通互认,减少“重复检查”,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医疗付费“一件事”,缓解“排队长、缴费慢”;电子病历卡与电子出院小结,方便患者“随身带、随时查”;线上申请核酸检测及疫苗接种,缓解现场人流压力,筑牢疫情防控;智慧急救,争取急症抢救宝贵时间。
“便捷就医”新场景将率先在15家试点单位落地。记者从上海市卫健委获悉,这15家单位分别是:中山医院、华山医院、新华医院、仁济医院、瑞金医院、市一医院、市六医院、市十医院、儿童医院、五官科医院和龙华医院等11家市级医院,静安区、徐汇区、长宁区和闵行区等4个区卫生健康委。
邬惊雷说,计划于2021年底,实现6个“便捷就医”重点推广场景全市全覆盖,主要涉及患者就医、医院就诊服务和医保便捷支付3个方面,包括精准预约(诊前)、智能预问诊(诊前)、互联互通互认(诊中)、医疗付费“一件事”(诊中)、建设电子病历卡与推送电子出院小结(诊后)和互联网医院线上申请和查询核酸检测(疫情防控)。此外,拓展智慧急救、数字健康城区和未来医院3个亮点创新场景,计划2022年底实现。
这些新场景,无一不是围绕老百姓在看病就医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以“精准预约”新场景为例,邬惊雷介绍,针对患者线上预约后、仍需现场挂号付费的排队现象,将在试点医院支持所有患者利用智能终端开展线上挂号、线上直接缴费及信用无感支付等便民服务;同时支持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患者在互联网医院进行在线复诊、在线支付等服务,全面实现患者居家预约即付费的“在线挂号付费零等待”功能。
与此同时,本市将探索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测算分析专家接诊历史数据,提升预约精度,优化至1小时内的号源时段,有效缓解“挂号难、缴费慢、排队长”现象。
“上车即入院” 推进5G技术与急救信息系统融合应用
上海市民管“120救护车”叫 “救命车”,足见对院外急救体系的关注与看重。“便捷就医”新场景中的“智慧急救”新场景就将进一步刷新本市的急救水平,以数字新技术赋能生命营救“大提速”。
邬惊雷介绍,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对接所有提供急诊服务的三级医疗机构,实时了解全市各级医院急救医疗资源总体情况,开展急诊急救信息“院前—院内”互联互通和无缝联动,加强远程医疗协作网络建设,并依据医疗付费“一件事”相关要求,支持医保的信用无感就医等便捷支付,实现院前接诊、检查、转运、车上医保结算、院内为一体的急诊急救协同服务。
举例来说,救护车接到患者第一时间,将患者体征以及病情等大量生命信息数据实时传送至各级医疗机构,并同步传送至120指挥中心,帮助急诊医生提前制定抢救方案的医疗急救服务,实现患者“上车即入院”场景。
邬惊雷透露,“智慧急救”新场景的推进中,将优选脑卒中、创伤、胸痛、孕产妇和儿童等5类代表性急症疾病,通过5G技术与急救信息系统融合应用,有效增强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业务协同能力和信息交互水平,实现急救车上医保费用实时结算,提高急诊资源利用率,为患者争取急症急救宝贵时间。
“一站式”精准服务 打造职业病防治服务体系
此外,本市还将推出“职业健康一件事”。市卫健委会同市人社、民政、医保、司法、工会等部门组建工作专班,拟借力“一网通办”充分整合各部门资源,通过开展职业健康“一件事”流程革命性再造,通过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重点围绕“分段联办”和“政策找人”,努力实现职业健康相关的六部门17个办理事项的“一网办、一次办、一起办”,为本市企业和劳动者提供“一站式”精准服务,打造高效便民的职业病防治服务体系。
对运用智能技术特别困难的情况,尤其是老人,上海也有考虑。记者从市卫健委获悉,在推进“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同时,会设置足够的志愿者,会不断听取老百姓的反馈、建议,让服务兼顾便捷度、体验感、人性化等多维度,尤其是要关注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这个问题。
(摘编自2021年5月8日《文汇报》 记者唐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