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5年04月23日 星期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求新求变 活力开放 南京路一砖一瓦细说百年风华
2018-06-16
字体: | 阅读:103|
100年前,这里是上海县城西北一片河港纵横的农田。

如今,这里是蕴藏上海原点的“城市之心”。

面向2035年,这里作为中心城区集聚历史、文化、商贸、娱乐、里弄社区多种城市形态为一体的综合性街区,其历史文化传承、里弄建筑更新、城市风貌保护和社区共建共治必将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标本之一。

这里是南京东路街区,东起福建中路,南沿延安东路至西藏中路,向南至金陵中路,折西至成都北路,北濒苏州河,面积2.41平方公里。

正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举行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城市之心·南京东路街区百年变迁”开幕展,给人们的突出印象:求新求变,活力开放,百岁“城市之心”青春依然。

 

 

“城市之心·南京东路街区百年变迁”开幕展吸引中外参观者

 

每座石库门  都有好名字

在南京东路社区,每座石库门里弄都有一个好名字,传递着中华文明“诗书传家”的生活智慧。“城市之心”展览,为观众解读了上海石库门里弄名称的美好寓意。

九春里   九九逢吉

聚庆里   欢聚欢庆

和贵里   祥和宝贵

明远里   光明远大

同安坊   共同平安

育伦里   德育伦常

上吉坊   向上、吉利

春在里   四春常在

存在里   惠存、安在

道达里   道德、贤达

承兴里   承业,兴盛

松柏里   意志坚强

爱仁里   博爱、宽仁

祥福里   吉祥福寿

太平弄   祈求平安

承德坊   承行尚德

 

 

历史积淀  历史遗存蕴藏文化基因

站在大世界的十二面哈哈镜前,变高,变矮,变胖,变瘦,千姿百态,全随你高兴。市民范洪涛89岁了,大世界曾经娱乐了他的童年,在上世纪90年代初搬迁浦东之前,他的家就在大世界和上海音乐厅之间的石库门里。

1917年,上海滩上出了个大世界。此后经年,大世界都是沪上热闹的娱乐世界。2017年3月,100岁的大世界改造后重新开放。回归后的大世界不再主打娱乐,而要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平台。

“城市之心”展示的南东街区历史文化遗存,绝不止一个大世界,曾经长期从事地方志研究的范老为观众口述历史——上海开埠前,人民广场一带还是一片农田,河港纵横,分布着70余所农舍。1862年,上海道台出告示,由英国跑马总会圈占泥城浜(今西藏中路)以西农田460亩,建造第三跑马场,后称“跑马厅”。跑马厅是远东最大的赌场。抗战时期,侵华日军盘踞在此。抗日战争胜利后,跑马厅又成为美军军营和剩余物资的仓库。1951年8月27日,上海市军管会宣布接管跑马厅,将南部辟为人民广场,北部改建为人民公园,跑马总会大楼改为上海图书馆,上海体育宫也曾位于此区域。建国后至80年代,人民广场长期作为上海市民集会和举行大型活动的场所,每逢国庆节举办隆重庆典。

1992年启动了人民广场综合改造工程,把以硬地为主的集会场所改建为以绿化为主的现代化园林广场,原上海图书馆迁至淮海中路新馆,上海美术馆进驻原跑马总会大楼,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也迁入了新建的上海市政大厦(1997年更名为“人民大厦”)、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等文化设施相继向市民开放,人民广场由此成为了上海的政治、文化中心。

“2018年,上海美术馆原址改为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更为这一地区增添了厚重的历史内涵。”范老说,因为延中绿地建设,他和邻居们搬迁到浦东八佰伴附近,居住条件大大改善,但大家还是会常回来看看;特别是最近3年上海音乐厅旁开出了城市草坪音乐会,春夏秋冬,四季交响,近悦远来,音乐会旁边就是2000年后辟建的开放式都市花园延中绿地,那是上海市中心最大的绿肺。

购物天堂  商场陈列透露繁荣密码

进入新时代,上海要打响“四大品牌”,改善营商环境,这是城市发展的新使命,而南京东路街区天然具备“购物品牌”的优势基因。

南京路步行街的商业繁荣,肇始于清咸丰年间。随着城市化扩展,各地商帮大批涌入,众多洋行、银行、酒店汇聚南京路、福州路、洋泾浜(今延安东路),形成繁荣的商业街市。

1914年一战爆发后,民族资本迅速发展,街区内商业开始向公司型、高档化发展。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四大公司先后创立,金门、国际饭店等一批近代高级商住、办公大楼相继投入商业运行,持续巩固商业中心地位,并以“世界商业巨擘”的称号享誉全球。

改革开放后,街区内商业获得新的生机。南京路建成步行街,突出了“购物、旅游、文化、商务、展示”五大功能;形成了福州路文化街、北京路五金街、九江路时装街、黄河路美食街等专业特色街。新世界商城重建、人民广场地下商城开业、市百一店改造,让街区商业繁荣再上新台阶。

“商业格局的繁荣,可以用细节讲述。”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总工程师翁文斌说,“城市之心”展览中“商场陈设中的生活变迁”就是以细节描画南京路步行街的“商业智慧”。

看这幅展示图,起点是上世纪20年代的先施百货,终点是2018年改造后重新开放的第一百货。当年先施百货的陈列,偏重家居体验,可见,今天走进“宜家”的感觉,当年的先施已有创意。此后,上世纪50年代商店柜台上的玻璃糖果罐、80年代人头攒动的电视机柜台,90年代的服装专柜、2000年后的化妆品专柜……“不同时代的柜台陈列,不止呈现当时的商业主题、消费倾向,更透露当时的营销逻辑和繁荣密码,回望南京路步行街的百年商业脉络,可为今天打造购物天堂提供借鉴。”翁文斌说。

城市更新  里弄建筑激活生活气息

在南京东路街区,最早出现的是老式里弄石库门。20世纪末以来,伴随旧区改造推进,一批石库门已经消失,成为历史的记忆,而留存下来的部分环境质量相对较好的石库门里弄,也在借助微更新,改善居住质量,激活并延续老街区的生活气息。

“城市之心”展览的最后一部分,就是南京东路街区城市微更新案例。

2018年初,百岁承兴里经历了微更新。在承兴里,最年轻的石库门建筑也快100岁了。高龄石库门建筑老旧,非常需要城市更新带来新气象、新面貌。2017年,承兴里“社区微更新”项目成为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8号街坊一期的试点项目,一系列更新标准和技术导则,由此开始探索。微更新,不止要改善一家一户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更要着眼于社区大家庭,提升公共空间容量,让更多居民走出家门,融入社区。

微更新,为承兴里开拓了公共空间。承兴居委会的办公室,重新分割了空间,留出一个完整、开放的公共活动展示空间。有趣的是,这个空间是有弹性的,可大可小。其中的秘密,全在公共空间的设计当中。平常,这个公共空间能摆放二三十张椅子;开个听证会,人多了,坐不下,就把房间大门完全打开,推拉门隐藏进墙里,室内公共空间就延伸到门外的弄堂里;如果还是坐不下,弄堂正对面的石库门房间大门打开,会议空间就笔直地延伸进去,这下子,能坐下的人从二三十、五六十一路飙升到上百人,开个社区大型听证会,没问题。“就这样,微更新让老弄堂的物理空间变得更有弹性,社区自治沟通更畅达,居民参与社区生活更充分。”南京东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婷婷说,2018年南东街区微更新还在继续,石库门空间有限,但却可以探索在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微创性改造,美化环境,强化功能,提升公共生活的精神品质,让居住者更有归属感、认同感、幸福感,带动社区和街区向美好生活不懈努力。

记者手记

城市之心和红色基因

南京东路街区,上海的城市之心。

  能成为“城市之心”,不仅在于这里是上海原点所在,更在于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功能集聚此间,城市历史积淀最为厚重,演绎城市故事最为丰富。

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许多体现摩登、引领潮流的现代化市政设施,都起始于这一区域。中国最早的煤气灯、电灯,从这里开始;中国最早的铁藜木路、有轨电车、自动扶梯,从这里开始;中国最早的霓虹灯、摩天楼、大型综合游乐场,从这里开始。这里,充满生机和想象力,“魔都”之魔,可以在“城市之心”的历史中寻找答案。

在厚重的历史积淀中,“城市之心”渗透的红色基因,格外引人关注。

1925年1月,在今天的延安东路1472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时任共青团中央局总书记兼组织部主任的任弼时多次在这里召开会议,组织发动青年运动。同年5月,南京路上爆发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展开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斗争,揭开了大革命高潮的序幕。1928年春,中共中央在云南路设立秘密联络点,后来成为中央政治局办公场所,周恩来、瞿秋白、李立三、李维汉、邓小平等经常在此开会。1935年5月24日,金城大戏院(今黄浦剧场)首映《风云儿女》,《义勇军进行曲》从此传遍神州大地。1949年5月25日,为迎接解放军进入上海市区,永安公司地下党员在屋顶绮云阁升起南京路上第一面红旗。同日,新新公司人民保安队控制了大楼的凯旋电台,广播苏州河以南解放的消息,并播放《中国人民解放军约法八章》,发出了人民之音第一声。

红色基因,让“城市之心”信仰坚定,一路见证民族、国家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一路传承海派文化、红色文化,谱写上海城市发展的新篇章。

(摘自2018年6月15日《新民晚报》  首席记者姚丽萍)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