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5年04月19日 星期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小习惯蕴含大健康 上海让公筷公勺进入千家万户
2021-01-07
字体: | 阅读:57|
防疫事关你我,也需要你我贡献力量。新年伊始,上海以一份充满温情的新年“健康礼物”,引领新“食”尚。近日,上海市民“健康礼包”发放活动正式启动。2021年的礼包是一本《上海市民健康行为知识读本》和一把精心设计、用于分餐的“公叉勺”,由市政府送给全市800多万户常住居民家庭。小习惯蕴含大健康,一个个防疫好经验“嵌入”生活,筑起的是抵御疫情的“铜墙铁壁”。

 

 

 

 

 

健康生活方式应“与时俱进”

“市民朋友们:讲人情味、喜欢团聚是我们的传统。……合餐制易带来疾病传播,筷来箸往为病菌扩散打开方便之门,不少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就是最好的实证,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更是新冠肺炎传播的主要渠道……” 2020年2月23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之际,一则面向市民的倡议,获多方点赞。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在影响健康的因素中,有2/3与生活方式有关,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有效降低患病风险,尤其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健康上海行动推进过程中,认真落实个人防护尤为重要。“围桌合餐”是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但合餐时带来健康隐患不容忽视。如何既沿袭习俗,又养成文明卫生习惯,降低患病风险?

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联合向市民发布使用公筷公勺倡议书,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上开全国之先,受到国家爱卫办的充分肯定,各地积极推进。与此同时,120多名市政协委员联名提案,从加强健康教育、营造社会氛围、创建支持环境等方面积极推进公筷公勺使用,并建议加快地方修法进程,让法制成为公序良俗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推进器”。

“地方标准”护航“舌尖上的健康”

“我今天的科普比较特殊!它不是针对某一种疾病,某一个人群的科普,而是面向上海全体市民,并且需要广大市民共同来完成的科普。”2020年3月30日市政府召开的新冠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市卫生健康委健康促进处处长王彤发布《上海市民卫生健康公约》征求意见稿,“让防疫经验成为健康生活启示录,我们借鉴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的优良传统,针对一些卫生健康陋习,延续疫情防控效应,着眼全体市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持续提升,制定了这份征求意见稿”。

作为市民健康公约的亮点之一,公筷公勺获全市16个区积极响应。抽样调查显示,92%的市民赞成使用公筷公勺。黄浦区首批100家老字号餐饮企业率先推广使用公筷公勺。在市文化旅游局和市旅游行业协会的支持下,本市酒店行业加快落实倡议。

在此期间,市卫生健康委第一时间启动制定地方标准《餐饮服务单位公筷公勺服务规范》。2020年8月17日,上海市地方标准《餐饮服务单位公筷公勺服务规范》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9月1日正式实施。这一“健康新食尚”获得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点赞:“上海作为健康文明的城市,既要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又要引领‘舌尖上的健康’,通过标准引领,有助于引导市民形成新的健康生活好习惯。”

一个保障与“健康工具”覆盖千家万户

在上海,公筷公勺不仅有“地方标准”,还有法治保障。2020年11月1日,《上海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要求餐饮服务单位应当提供公筷公勺服务,公筷公勺等文明健康生活习惯被纳入公共卫生社会治理体系。如何让好习惯更深入人心?公筷公勺倡议提出之初,就有市民表示:“公筷公勺用起来比较麻烦。”

对此,市健康促进中心主任吴立明建议,可创新思维,借鉴西式色拉勺,设计一种“公叉勺”,兼具叉和勺功能。如今随读本发放的“公叉勺”应运而生,成为今年“健康礼包”的一大亮点。

“这把小小‘公叉勺’简单实用,兼顾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与健康行为改变双重需求。”中国—WHO新冠疫情联合专家考察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认为,2021年的健康知识读本和实用健康工具,将成为市民防疫和健康生活的“标配”,为每个人穿上一件“无形防护服”。

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副主任、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邬惊雷表示,回顾2020年,上海举全市之力发挥疾病预防、医疗救治、健康科普“三驾马车”作用,为2400余万市民构筑起疫情防控“铜墙铁壁”,如何将防疫经验转化为市民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公筷公勺倡议的推广与落地实施给出了绝佳示范,“一个小习惯,蕴含大健康,改变的是陈旧陋习,刷新的是生活理念。”

(摘编自2021年1月7日《文汇报》  记者唐闻佳  通讯员宋琼芳)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