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上海: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圈粉”社区居民
2020-10-25
字体: | 阅读:60|

“戴医生,最近我的血压有些不稳定,您给看看。”丁阿姨话音未落,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戴慧敏,就已通过电子系统调阅出了丁阿姨近期的体检报告,各项指标一览无余。

依托智能化信息设备,全科医生手中的“武器”越来越多,居民对于“家门口医院”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根据上海市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底,上海“1+1+1”签约居民达793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超过400万,经长护险需求评估的失能老人签约率近九成。全市十大服务行业满意度第三方测评显示,本市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连续四年名列第一。

老百姓家门口的社区医院,人气缘何如此之高?连日来,记者走访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听到的高频词是——“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居民从家步行15分钟,便能到达医疗服务机构、获得高质量的基层诊疗服务。

五年来,上海所搭建的以全科医生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制度,使得老百姓小病不出社区,大病“直通”专家专科。最新统计显示,上海共2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培养超过2万余名全科医生。越来越多的居民正将自己的“健康管理权”安心交付到全科医生手中。

便利又实惠,全科医生管起一家人的健康

2020年67岁的丁阿姨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项基础疾病。详细问诊后,戴慧敏为她开了长达2个月的降糖、降压药长处方,还不忘叮嘱:“要定期监测血糖,忌糖饮食,适当运动。”

“以前,我一个月就要来做一次慢性病随访,现在两三个月来一次就行了。”丁阿姨说。受疫情影响,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患者就诊有诸多不便,好在全科医生及时提供了便利措施: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要长期服用治疗性药物”的门诊慢性病患者,最多一次可开具三个月用量药品。

市民看病的这一系列便利,源自“长处方”和“延伸处方”政策。因时制宜,五年探索,配套政策不断完善,如今全科医生越来越能发挥其在初级诊疗、疾病甄别、合理转诊等方面的优势。全科医生的优势越明显,得到的信任自然也就越多。

为何愿意留在家门口?70岁的松江居民倪老伯回答很实在:“实惠!”倪老伯患肾病多年,以前每次都要到远在14公里外的松江区中心医院做腹透,如今他只需步行十来分钟,到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治疗,还可享受全科医生定期上门指导,中心医院专家也能随时查看检验结果。一年下来,仅医药费就省了1万多元。

“散散步的路程就能把治疗全做了。”倪老伯直言,不仅自己看病越来越方便,家里的孙女、儿子、儿媳也全都签了约。“全科医生把我们一家的健康都管了起来,我很安心。”

社区医院“更名”,全科医生底气更足

老百姓为什么愿意留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提高就诊质量、改善就医体验至关重要,而提升全科医生的专科诊断能力是关键。

2018年,南翔镇居民迎来一大利好: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更名为“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了我国第一家正式冠名大学医学院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成功跻身“同济系”,小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下子热闹起来。“同济医院的专家教授隔三差五便来坐诊、带教;国外的医学专家也来了,通过门诊带教展示国外全科门诊标准化接诊流程,还分享全科医生的自我管理体系……”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盛飞告诉记者,大学医学院主动“下沉”,直接参与共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全科医生的能力提升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成效直接反映在就诊量上,每日吸引千余人次前来就诊。

当社区这块网底铺得越扎实,居民的获得感也就越强烈。

在青浦区,练塘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直接开出“首席医生工作室”,邀请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高年资专科医生担任全科医生。除承担社区首诊工作外,他们还负责在职全科医生的定期考核,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全科医生人才梯队。

在普陀区,包括利群医院在内的二、三级医院设立全专联合办公室,直接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对,探索以家庭为单位的“1+1+1”双签约服务模式。“在导师制度下利用专家资源组建全科医生团队。”普陀区卫健委主任邓海巨介绍,仅2020年上半年普陀区已开展3000多户家庭“双签约”。上级医院专家给力“撑腰”,全科医生的底气更足了。

从“看病开药”到“管理健康”,医生组建“1+1+N”团队

五年来,从只会开药的“小医生”到家门口的“贴心人”,上海居民对于全科医生的认识正不断发生改变,全科医生也有了新任务:从看病、开药、转诊,到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在上海,全科医生健康服务管理体系不断向前迈进,由原先的“一个人”变成“一个团队”。

“我们的全科医生团队由1名全科医生、1名护理人员以及院内的公共卫生人员、中医医生、心理医生、健康管理师、临床药师等组成。”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唐岚说,患者来了,全科医生不仅要对症开药,还要管理健康。

如何将手中签约居民的健康都管起来?唐岚向记者展示,在上海市社区医生签约服务云管理平台上,医生以年龄、病种为特征有序划分签约居民。根据居民的来院次数、配药情况,健康管理师会跟进健康管理评估。

为了让健康管理更方便、更智能,上海落地了全国第一朵“健康云”,提供网上签约服务,覆盖全市所有社区。2019年起,全市首批80家智慧健康小屋开始入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老服务中心、社区文化中心等地。居民在家门口进行基本健康状况自助检测评估,时时更新“健康档案”,上传至“健康云”,以便全科医生查看。

疫情期间,在充当疫情防控“社区健康守门人”的同时,全科医生同样有力支撑了社区联防联控。回顾这五年的发展,市民与全科医生的距离越来越近。

目前,全市提供儿童常见病诊疗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从2013年的23家增至125家,患儿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儿童初级保健与基本诊疗。此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施双休日门诊,推进全科医生在线签约、健康咨询与互联网诊疗。这也契合了市卫健委推行分级诊疗的最初设想,疑难危重到大医院,预防、康复留在社区。

(摘编自2020年10月25日《文汇报》  记者李晨琰)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