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战疫,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如何面对?
2020-03-16
字体: | 阅读:122|
澎湃号湃客推出“新冠疫情心理健康100问”,我们从中摘编了一些老人关注的较有代表性的问答,与大家分享,让老年朋友在自我调节减压的同时,能尽早走出疫情带来的心理影响。

 

 

 

在社区总担心自己小区附近有确诊病例怎么办?

 

小区附近有病例,小区被封了。怎么安抚居民,尤其是老年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张劲松:要帮助身边的人提高大局意识,团结一致。可以在群里发一些有意义的、积极的科普知识给居民。多看权威机构发布的正面信息。老年人,尤其是孤寡老人,更需要社区人员的关心。可以引导老年人回忆是如何度过曾经的艰苦岁月,启发他们简单总结。

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会在具体工作中遇到不理解、不配合和委屈,如何疏导?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张劲松: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就好比“二线”的战士,在工作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不顺利和委屈。对于不太合作的居民,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拿出政策多加劝阻,这是为大家也是为自己负责。除了社区人员之外,公安机关也会配合管控不遵守政策的居民。这是一桩很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相信每个社区工作者都会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

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家里老人忧心恐慌怎么办?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李霞:由于免疫力相对低,老年人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中是脆弱群体,重症与死亡病例以老年人居多。80岁以上、有慢性心肺肾疾病者风险更大些,需要理解他们的恐慌情绪,多安慰疏导。如果家中的老人真的住院了,可能会更惊慌害怕,利用可探视或可通话的机会,尽量和他们说说话。

疫情期间,生病不敢去医院就诊怎么办?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精神心理科:不论是首诊还是复诊,人们常常都有这样的疑虑:万一去医院看病,没病却被感染了岂不是倒霉了,尤其不少患者打听到自己就诊的医院已有确诊病例,索性就拖延或者断药。任何情况下延误或中断本身的治疗都是不可取的。疫情形势严峻,有担心、疑虑是正常的,但科学防护才是硬道理,要牢记防范原则,提高防护水平。疫情暴发以来,各大医院都已启动应急预案,将病毒院内传播的风险降到了最低。

 

宅家里无聊烦闷,与家人相看两厌怎么办?

 

居家时间比以往多了,难免闷得慌;信息看多了,难免顾虑得紧;习惯的活动停了,难免牢骚出,有何方法调剂?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何燕玲:可以整理藏书、老照片、电脑或手机里的照片,清理厨房等平时想做而没整块时间做的事;做烘焙、美食,做手工,追剧等平时被挤掉的爱好;尝试培养室内健身活动等既往曾经想过却未开始的好习惯。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家庭如何才能激活沉默资源呢?

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陈发展:家庭治疗的本质只是激发了“病态家庭”中沉默的资源,让家庭拥有了改变的机会。家庭内部或者外部的压力,通过家庭结构作用于家庭成员,资源沉默即形成或者保留了问题,资源活跃就可以解决问题。以下问题可以帮你理解和梳理家庭中的沉默资源。

(1)家中谁对疫情最紧张和担心呢?看到并认可他/她的这种付出。

(2)家中谁对疫情的态度不能让你接受?

如果你认为他/她对疫情有些过度恐慌,帮他/她一起来应对有些力所不能及的压力。如果你觉得他/她太不在意疫情,可能因为你和其他家人已做得足够好。

(3)疫情后你的家庭发生的变化有哪些?

这些变化帮助你们应对疫情的压力,是你们家庭结构在关键时刻发挥复原力或抗逆力的时刻,会有很多平时可能忽略的家庭功能在发挥作用。

(4)疫情后家庭有出现哪些新的冲突吗?

一些看起来只因疫情而起的家庭冲突,本质上是家庭结构性压力的体现。冲突给了你们沟通的良机,坐下来,面对面地表达你的情绪。

(5)疫情后家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记下并将这些感动珍藏在家中,这就是家庭应对压力和困境的储蓄罐,会让你的家庭幸福持续不断。

 

内心里总感到莫名的愤怒该怎么办?

 

有哪些方法可以缓解愤怒情绪?

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鞠康:

(1)积极反思法:记录烦心事和当时想法,过段时间翻开记录反思;

(2)意识控制法:提醒自己,不良的情绪只会影响自身的健康;

(3)转移刺激法:在大脑皮层建立起另一个兴奋灶,用以削弱和抵制消极的兴奋灶;

(4)兴趣引导法:挖掘兴趣、爱好、特长,在允许的时间和空间里尽情发挥;

(5)适当隔离法:适当调整与易激者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避免情绪传染;

(6)放松训练法:通过冥想等放松训练的方式,从愤怒的情绪当中暂时抽离出来。

如何面对疫情中产生的不安?

上海知音心理咨询中心教务长孙嘉仪:这世上唯一确定的东西就是不确定。学会在不安中生存,是获得安全的唯一途径。尝试提升幽默能力,幽默最大的力量就是提醒你我,事情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诠释。可以进行“好消息,坏消息”练习,例如:坏消息“疫情限制了我们的出行自由”,好消息“多陪伴家人增进彼此情感交流,多了时间阅读、看剧等”。

如何应对“新冠肺炎恐慌现象”?

陕西省精神卫生中心原院长师建国:

(1)相信科学。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地方政府根据已知疫情给出的防护措施是科学有效的,所以在正视自身恐惧和焦虑的同时,做好一切可能的防护措施。只关注权威发布平台的消息,不信谣、不传谣;

(2)保持稳定情绪;

(3)按照恐惧症的治疗原则采取措施;

(4)对坚守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坚守在服务行业的快递员、服务员、环卫工人、的士司机、警察们表示支持和感谢。

什么样的人容易受到负面情绪影响,我们能做些什么?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原华东师大心理咨询工作室):受暗示性比较强的人,多愁善感的人,特别是有些人的心理年龄可能稍显幼稚,在个性上的非黑即白,追求完美,那么他们更难以接受现状。建议他们尽量从官方已经过滤过的信息来获取,同时对疾病本身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焦虑地持续刷微博,从不恐慌刷到恐慌,如何调适自己的应激反应?

专业心理服务平台“简单心理”: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列一个令自己感到愉悦的清单,执行它。不要过度关注没有明确信息来源的截图、视频。自我鼓励,运动,正向思维,保持对前景的盼望,留意自己和家人的身心健康。

如何缓解疫情带来的无力感?

专业而温暖的心理服务平台“壹心理”:首先,要增强抵抗力:多喝水、保证高质量睡眠、保持运动。

其次,突发的疫情不确定性高,很容易让人有失控感。所以,我们不妨有意地来锻炼和增强自己的控制感。

从小事做起,找回控制感,例如整理房间、整理电脑文件等;回顾过去的成就来获取自身的力量。记录下过往令你感到骄傲的事件,可以是让别人开心起来,也可以是自己取得了某个成绩。列出成就单,自制成海报,提醒自己是有能力的,坚信自己能应对生活的挑战。

如何减少疫情无形的心理伤害?

浙大一院精神卫生科主任许毅:情绪对我们的身体、生理状态,特别是免疫系统有重要的影响。当我们情绪不良的时候,我们的免疫力就会下降,感冒、病毒就容易乘虚而入。

我们需要:(1)正确认识疫情;(2)合理安排居家生活;(3)抵制不良信息干扰;(4)保持心态平和,及时沟通交流,积极地面对现实状况。

很多人觉得“道理我都懂,但我还是很紧张”,怎么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医师骆艳丽:心和身是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的,要想心理上放松,首先还得身体上放松。

呼吸放松法是目前有科学依据的一种最实用最有效的放松方法,大脑是三位一体脑:认知脑(大脑皮层)、情绪脑(情绪中枢杏仁核等)、行为脑(脑干)。深慢呼吸可直接作用于脑干,从而利于放松全身。

具体方法是:

找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确保5分钟内不被打扰;

找一个很舒服的姿势,可站可坐可躺,可睁眼可闭眼;

双手放在腹部,尝试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尽量鼓起,呼气时尽量腹部收回,双手可以感受腹部的起伏;

鼻吸气、口呼气;

呼吸尽量放慢放缓,可内心默数1、2、3、4、5,每次5分钟,每天2-3次;

引导注意力到自己的呼吸上;

尝试体会气流划过鼻腔的感觉。

(摘编自2020年3月15日《新民晚报》)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