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5年04月19日 星期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上海苏州河滨水岸线基本贯通开放
2020-12-29
字体: | 阅读:82|
上海将以黄浦江两岸45公里贯通、苏州河两岸42公里贯通为新起点,精心规划建设“一江一河”沿岸公共空间和设施,实现岸线贯通与功能提升同步推进,不断提升开放空间品质,丰富滨水区城市功能,营造更多的景观特色精品区域,加快使黄浦江、苏州河两岸变成“生活秀带”“发展绣带”

 

 

乍浦路四川路桥旁的公共绿地,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游玩。  解放日报记者董天晔摄

 

 

100年前,宝成纱厂在苏州河畔诞生。彼时的苏州河畔纱厂林立,工人与船只川流不息。繁忙景象成为上海近代工业史上的缩影。

岁月更迭,宝成纱厂与昔日荣光一并走入历史。留存的厂房几经辗转,于近年被改造为创意产业园“创享塔”,因一次机遇恢复人气,游客与周边居民络绎不绝。

这一机遇,便是2018年启动的苏州河两岸42公里滨水岸线贯通开放。2020年12月28日,上海市住建委副主任、上海市“一江一河”办常务副主任朱剑豪在“2020年苏州河两岸岸线基本贯通新闻通气会”上表示,除个别区段和点位外,苏州河中心城区42公里滨水岸线已基本实现贯通开放,将着力打造成为特大城市宜居生活的典型示范区。

历经一个世纪的风雨,苏州河正被注入新的活力。

提升:不打折扣  不降标准

重新开业才两个月,位于苏州河畔的中国石化上海石油“第一加油站”迅速跻身沪上最美加油站。许多来打卡的游客,不是来加油,而是喝咖啡。

“‘第一加油站’更亲民了。”设计方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原作设计工作室建筑师王绪男介绍,秘诀是加油站通过改造尽可能打开空间,辟出沿河观景平台,增设咖啡厅。看似毫不相关的业态,经巧妙整合,成为苏州河黄浦段一道风景线。

从封闭到开放,从单一功能到功能复合,这样的变化,在苏州河沿线越来越密集。

曾几何时,苏州河因水体污染,一度让人无法靠近。多年水体治理,让人们实现了走近苏州河的夙愿。彼时,苏州河中心城区段未贯通岸线约15.3公里,分布63处断点。2018年,上海提出启动实施第四期苏州河环境综合治理,逐步实现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贯通。走通苏州河从梦想变为现实。

“对标全球一流水岸,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坚持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上海市“一江一河”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借鉴黄浦江岸线贯通形成的“整体谋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经验,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工程参照市级重大工程标准,市区合力统筹协调推进,基本消化疫情影响。

漫步苏州河畔,人们发现仍有一小部分河岸在抓紧施工。这背后正是城市管理的高要求:贯通开放,绝不只是打通断点,而是要同步考虑景观和品质提升。

年初,上海发布《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市容环境治理方案》,将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整体纳入美丽街区建设,在苏州河沿线20.2平方公里公共空间内打造“生活秀带”。同步启动全要素整治,经排摸与评估,整治一批沿河建筑、绿化景观、码头设施、道路立杆和架空线。33座既有桥梁正根据“一桥一策”进行景观提升。包括黄浦九子公园段在内有一批防汛墙,因地制宜进行综合改造。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打开界面、增加亲水性,达到“临河可见河”效果。

带动:扩大红利  增值空间

“创享塔”无疑是最早享受到贯通红利的地方。2018年,紧邻的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被打通,为园区导流了不少游客。“创享塔”抓住契机调整业态,引入与夜经济相关的高端餐饮,成效显著。“年均人流量增加30%,疫情之后也没受太大影响。”园区运营方上海际华创意产业公司总经理孙蒙佳说,入驻企业对园区环境的满意度也整体提升了15%。

“创享塔”的故事并非个案。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开放的红利,正在向腹地和上游延伸。在黄浦和静安两区,部分岸线将通过城市更新,对沿河地块进行综合改造。苏州河上游地区也在结合吴淞江工程(上海段)和生态廊道建设,逐步提升生态保育功能。

打造品质更高的滨水岸线,要形成造血机制,为空间增值。上海抓住机构改革契机,于2019年将“上海市黄浦江两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更名“上海市一江一河工作领导小组”。更名有深意,除了将黄浦江、苏州河纳入统一管理,还引入新的职能部门——在原先以住建、规划、水务为主的建设部门基础上,新增商业、文旅体育等部门,从而做大做强苏州河的文旅体育品牌。

共赢:共同参与  共享成果

用三年时间,让苏州河42公里岸线实现基本贯通,原本是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

苏州河两岸纵深小,土地权属复杂。各类企事业单位和住宅小区林立两侧,不少已经紧贴河道,几乎“退无可退”。

一张蓝图,如期贯通,离不开建设者的一鼓作气和公众的积极响应,更离不开沿线利益主体主动“腾地”的大局观。不少利益主体自我加压,多腾公共空间。地处长宁的海烟物流主动退让6米,释放665米岸线约3600平方米滨河空间,如今成为苏州河健身步道长宁段的重要一环。仅普陀一区就有8家单位和多个园区主动腾退并参与城市更新建设,让市民共享水绿之美。

苏州河沿线有不少住宅小区,贯通开放这些地方最为复杂,更考验基层治理能力。工程推进过程中,建设部门反复与居民沟通,不断吸取公众意见、优化设计方案,最终取得了居民的谅解和共识。2020年6月,半岛花园小区780米岸线如期开放。这背后,是普陀区建管委、街道、居委会、业委会、项目建设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

“截至目前,苏州河两岸岸线还有三个小区和两处断点推进贯通。长寿路桥断点按照北横通道的总体节点有序推进,乌镇路桥断点正在抓紧施工。普陀大华清水湾小区已进驻实施,相关区政府正在继续深化完善剩余两个小区的开放方案。”朱剑豪呼吁,希望小区居民能更广泛更积极参与,建言献策,共同谋划,早日把共同家园打造得更加优美,让更多市民共享成果。

结合“十四五”规划愿景,上海将以黄浦江两岸45公里贯通、苏州河两岸42公里贯通为新起点,精心规划建设“一江一河”沿岸公共空间和设施,实现岸线贯通与功能提升同步推进,不断提升开放空间品质,丰富滨水区城市功能,营造更多的景观特色精品区域,加快使黄浦江、苏州河两岸变成“生活秀带”“发展绣带”。

(摘编自2020年12月29日《解放日报》  记者戚颖璞)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