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太保蓝公益基金会、上海市老年基金会资助的青浦区练塘镇“守护记忆守护爱 温情助老乐龄派”公益服务项目近日分别在练塘镇湾塘居委会、下塘街居委会、叶港村、北埭村等多个村居开展活动。
花卉疗法融合节气智慧,夏至送清凉巧手制香膏
在夏至节气来临之际,青浦区“守护记忆守护爱 温情助老乐龄派”公益服务项目分别于6月17日、18日、22日在练塘镇湾塘居委会、下塘街居委会、叶港村三个村居开展"艾草薄荷香膏手作工坊"特色活动。60余名老人在社工师的指导下,用薄荷、艾草等夏日香草精油制作天然驱蚊膏,在节气习俗体验中完成了社会功能重塑的训练。活动以"感知夏日、手作传情"为主线,分别设计了五感唤醒、精细动作训练、社交协作三大环节:
五感唤醒,刺激嗅觉记忆
社工师首先让参与活动的老人打开制作驱蚊膏材料包中的薄荷精油和艾草精油,当王奶奶嗅过香气后突然想起给孙子驱蚊的往事时,她大脑中休眠的默认模式网络被重新激活,这种自发回忆比药物干预更具临床意义。
精细动作训练
在香膏制作环节的设计上,通过精细动作分级训练实现认知-运动的双重干预。即在基础准备阶段,老人们需独立完成0.5ml精油的滴管精准控制;核心操作阶段称取2g蜂蜡,配合60℃水浴搅拌与室温凝固的双温区操作训练动作转换能力,实质上是在重建大脑顶叶区与运动皮层的神经连接。最终封装阶段要求双侧肢体协同完成铝盒四角按压和标签贴纸定位。
社交协作
在香膏制作过程中,老人之间通过分工协作形成了良性的互动:手部灵活性欠佳者负责指导艾草和薄荷精油的配比,协作者则负责完成60℃水浴加热的安全操作,这种接力式的协作,不仅有效保证了成品完成率,更能让参与者自发性地分享经验,最终每位参与活动的老人都获得封装着集体协作记忆的铝盒香膏。
将艾草薄荷香膏这类实用物品制作融入花卉主题认知障碍干预课程中,既能提升老人自我效能感,其成品还可赠与家人,重建情感联结。
据悉,花卉主题认知障碍干预课程,下一步将陆续推出节庆插花、压花书签、相框、拓印挑战等契合节庆和时节的主题类手工,持续探索非药物干预的本土化实践。
志愿者在活动现场及认知障碍筛查过程中,还发放了“守护记忆守护爱”脑健康服务宣传单。截止6月底,认知障碍脑健康筛查共计人数675人。
“沪音共赏 声声入耳”
6月,青浦区代表处委托上海鸿岚社会服务中心在练塘镇叶港村、北埭村开展“沪音共赏 声声入耳”戏曲表演活动,让社区老人放松身心,欣赏到精彩的戏曲表演。
许多戏曲文化精髓随着岁月流逝,渐渐被人们淡化或遗忘,通过社区戏曲活动,能够唤起老人对戏曲文化的关注和热爱,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戏曲这一古老艺术形式。在活动中,老人们不仅欣赏到了精彩的戏曲表演,还深入了解了戏曲的历史、流派、唱腔等方面的知识,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国风雅集 非遗潮品”
同时,在练塘镇下塘居委会还开展了“巧手编织 多彩生活”手工编织活动。
竹编画
活动中,志愿者将制作材料和工具发到老人手中,再由指导老师讲解制作方法、步骤及注意细节并示范操作。居民们全神贯注学习,积极动手实践,经过一个小时努力,美丽的竹编画呈现在大家面前。大家共同感受到了编织成功的喜悦和传统手造技艺的魅力。
漆扇
课堂上,指导老师将空白的扇子以旋转、摇晃、垂直不同方式匀速插入水中,随着扇面的移动,漆色在扇面上形成独特的图案。随后老年人们开始操作,大家挑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将漆液或颜料滴入清水中,利用漆不溶于水的特质,以点、甩、弹、划等手法在水面绘出图案效果,再用小木棒轻轻搅拌水面,让色彩交织、融合,使大色块的漆微微搅散开来,保证后续扇面颜色均匀一致。
活动为居民们提供了交流和互动的平台,促进了邻里间的情谊和社区归属感。
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宝山区代表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