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上海居民健康素养13年连升 创历史新高
2021-03-03
字体: | 阅读:52|


 

李洁制图 


新冠疫情发生期间,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传染病防控知识深入人心。如今,这在专业监测数据上也有了体现。2021年3月1日,2020年上海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情况新闻发布会传出消息:2020年上海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5.57%,是2008年首次开展监测时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5.1倍,居全国领先水平,创历史新高,且实现了13年连升。其中,上海市民的传染病防护意识与能力进步明显。

市民健康素养达历史最高,传染病防治素养增幅最大

健康素养是指个体具有获取、理解、处理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和决定,维持和促进健康的能力。健康素养包含6个维度:科学健康观、安全与急救、健康信息、慢性病防治、基本医疗、传染病防治。国际上公认健康素养是反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效果的重要指标。我国自200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开展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按国家卫健委部署,上海已连续13年开展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工作。

2020年的上海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显示,上海市民健康素养的6个维度均比上年有提升,其中,传染病防治、健康信息、基本医疗指标增长居前三位。尤其是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增幅最大,较上年增长6.84%。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在专业机构指导下,上海市民健康防护意识高涨。监测结果显示,48.22%的市民掌握了处理咳嗽、打喷嚏的正确方法,较上年增加11.92%;在咳嗽、打喷嚏时错误选择用手直接捂住口鼻的市民,较上年减少9.77%。79.18%的市民知晓出现发热症状及时就医等正确处理方法,较上年增加2.57%;错误选择“观察观察再说”的市民,较上年减少3.43%。

在此期间,市民的防护技能也明显提升,75.69%的市民知道流感季要勤开窗通风,较上年增加1.25%;68.77%的市民掌握玻璃体温计读数的正确方法,较上年增加1.51%。

此外,上海市民对健康的理解更科学,生活方式也更为健康。监测显示:85.48%的市民知道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较上年增加1.43%。76.19%的市民知晓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较上年增加6.59%。84.55%的市民知道运动可以减轻心理压力,较上年增加6.55%。

抓住13年连升势头,针对“不足”重点突破意义大

专家分析,上海市居民健康素养指标13年连升的背后,与上海持续营造健康支持环境有关。

2003年,上海率先在特大型城市启动健康城市建设行动,迄今完成五轮“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全市健康人群、健康环境与健康社会的建设力度和综合水准稳步提升,世界卫生组织赞誉上海是“健康城市工作的样板城市”。2019年,上海出台我国首个省级中长期健康行动方案——《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推进“健康融入万策”,形成推进健康上海行动、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强大合力。因此,2019年、2020年两年以来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幅度也是上海自开展监测以来最大的。

2008年以来,上海市政府还以“广覆盖、低成本”策略,连续13年向全市800多万户常住居民家庭免费发放健康知识读本和实用健康工具。这不仅在全国首开先河,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见而绝佳”的健康支持示范案例。

在专家看来,上海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13年连升,特别是近两年来提升迅速,对城市公共卫生安全的维护起到重要作用。尤其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市民健康意识高涨,“防疫三件套”“五还要”成为市民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标配”,健康习惯成为每个市民的“无形防护服”。为将防疫经验转化成为市民健康生活方式,本市也率先在全国起草并发布《上海市民健康公约》(即“八不十提倡”)。

如何让健康素养监测进一步发挥作用?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罗力谈到,抓住13年连升势头,针对“不足”重点突破,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新冠疫情已经持续了一年多,中国的成绩举世瞩目,发病少,死亡少,经济上实现了正增长。上海的成绩更是亮眼,一是精准防控策略,二是人性化防控。防控成绩也离不开广大市民的配合,正是市民的知识决定态度,态度影响行为。”罗力教授注意到,就“出现发热症状要及时就医”这点认识,2019年,上海市民知晓的比例就达到76.61%,如果居民缺乏相关知识,未能及时就医,未能及时阻断,容易造成大面积传播。

“阻断疫情这个任务需要广大市民的意识和支持,我们才能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地迎接春天。”罗力说。

掀开“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让健康更“触手可及”

抓住13年连升好势头,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已有推进计划打算。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张浩表示,上海市居民健康素养与打造全球健康城市典范、建设公共卫生体系最健全的城市要求、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高品质健康生活需求相比,还存在差距,比如,55岁至69岁中老年人群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低;一些陋习仍然影响市民身心健康等。下一步,本市将深化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健康上海行动,会同市文明办、市教委、市体育局等部门开展 “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大力推广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疫情当前,本市将进一步提升市民公共卫生健康意识,倡导市民承担公共卫生应急防控法律责任,自觉接受和配合各项防控措施。与此同时,进一步在全社会推行“防疫三件套”“五还要”,引导市民落实好自我防护措施。

为巩固健康素养成果、更好满足市民高品质健康生活需求,本市将利用多元化科普内容、形式和平台,针对不同人群健康需求,实施精准化健康科普和健康促进综合干预,促进市民健康行为“知行合一”。在“健康可及性”方面,上海将围绕传染病预防、常见慢性病预防、膳食营养、运动健康、心理健康、口腔健康等10个重点科普领域,由权威专家领衔,建立覆盖社区、校区和园区的“健康科普服务配送网络”,满足儿童、青少年、职业人群、老年人等全年龄段人群的健康需求。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市卫健委表示,将持续积极推动健康知识普及,切实提高2400万市民的健康素养,为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夯实健康之基。

(摘编自2021年3月2日《文汇报》  记者唐闻佳)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