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老年人安宁疗护》(上海市老年基金会资助出版)(六)老年人终末期的安宁疗护
2017-09-29
字体: | 阅读:189|
终末期老人心理表现与照护

当生命旅程将要结束的时候,人们会进入告别状态。在生存与死亡的临界点上,老人常更能感受到死亡的迫近,感受到死亡的不可抗拒和无奈。老人的心理发展大致经历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忧郁期和接受期5个阶段。

1.否认期的照护

当老人得知自己病重将面临死亡,其心理反应是:“不,这不会是我,那不是真的!”极力否认、拒绝接受事实。此时,家属应经常陪伴在老人身旁,要耐心倾听老人诉说,坦诚温和地回答老人对病情的询问,根据老人对自己病情的认识程度,给予理解和支持,使之消除被遗弃感,缓解其心灵创痛,并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使老人逐步面对现实。

2.愤怒期的照护

当否认无效时,有些老人常表现为生气与愤怒,产生“为什么是我,这不公平”的心理,并向接近他的人发泄。当老人处于愤怒期时,家属应宽容、大度,千万不要把老人的攻击记在心上,更不能予以反击。要充分理解老人的愤怒是发自内心的恐惧与绝望,是对内心不愉快的宣泄,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配以辅助药物,帮助平息愤怒情绪。此阶段,要多陪老人,保护老人的自尊,尽量满足老人的心理需求。

3.协议期的照护

协议期的老人愤怒的心理消失,接受临终的事实。处于这一时期的老人对治疗是积极的,因为其抱有希望,试图通过自己合作、友善的态度改变命运,延长生命。所以,家属应抓住时机,主动关心、安慰老人,劝其不要懊悔。尽可能满足老人的各种需求,配合药物治疗减轻痛苦,创造条件让老人安适地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

4.忧郁期的照护

当老人发现身体状况日益恶化,会逐步出现抑郁的心理表现,在此期间,家属应尽可能多地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并尽量帮助老人完成他们未完成的事情,见到他们希望见到的人,安排亲朋好友见面相聚,并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同时这一期间应特别注意防止老人绝望自杀。

5.接受期的照护

在一切的努力、挣扎之后,老人变得平静,接受即将面临死亡的事实。此时,家属要尊重老人的选择和信仰,不要强迫与其交谈,给临终老人一个安静、明亮、单独的环境,减少外界干扰。协助老人完成未了的心愿,保证病人临终前的生活质量,加强生活护理,争取使病人得到最亲密人的陪伴,给予身体接触,如拉着病人的手、抚摸病人的脸颊等,让病人带着家属的关爱无憾地走向生命的终点。

随着死神步伐的临近,处于终末期的老人身心俱疲,他们说话常常有气无力,词不达意;或者是自言自语,无缘无故突然想起陈年往事。此时很多人认为老年病人意识已经不清楚,行为异常,只会胡说八道。然而,事实上这其中包含着许多特别意义,只要我们多用心思体会分析病人临终前的话语,就更能了解他们当时在想些什么。

在老人讲一些奇怪的话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做:

集中注意力在垂危者说的每一件事情上。

一旦碰到你无法理解的情形,要用温和的语气询问。

无论他说的话多么荒谬或偏离现实,都要全心接受。

不要反驳或企图改变他的想法。

如果无法理解他的意思,不要逞强胡乱猜,应该坦白表示你不明了。

如果不知道该和老人说什么就干脆不说,改以躯体性语言表达你的关心。

重视老人说的话,如果他想回家最好满足他的心愿。

尽管老人可能表达含糊,但请用心倾听其中所包含的重要讯息。

老年人终末期的征兆

老人的终末期,通俗点讲就是生命的最后时光,死亡将在预期内(3-6个月)发生。征兆是指预感到或即将出现的迹象。

现代医学往往通过观察血压、血氧分压、尿量、血液酸碱值及昏迷指数等危险指标来判断老人在疾病终末期的生命迹象,这些指标经常会上下有很大浮动,一般可以估计1-2星期的病情走势。医生也可以凭经验,从终末期老人的脸部表情的变化预测临终72小时内的病情状况。即使老人在终末期的血压、血氧分压、尿量、血液酸碱值及昏迷指数等指标还算稳定,未见明显恶化的迹象,然而一旦老人在终末期的脸部表情呈现一些征象,如两耳、口唇和鼻子等部位呈现暗黑色的气色,目光由神散发展到失神最终至无神无光而直视,人中由逐渐变浅至无,则预示着这个老人预后相当不好,生命恐怕维持不了多久了。

有些老人终末期会出现幻觉,称为“临终幻觉”。

“临终幻觉”是因为窒息而导致的死亡幻觉,是由感觉缺失造成的。也有科学家认为与当事人收的教育、经历和个人性格特征有关。也可能与人体内有一个可以形成自我离体的能量系统有关,临终的老人心灵离体后可能把这种能量变成媒介物运载自己,不同类型的离体现象可能会有不同的相应媒介物。还有一些科学家从生物化学角度给出解释,认为每个人在死亡时,大脑会分泌出过量的化学物质,是这些化学物质引发了那些奇特的幻觉。

那么老人快要走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有些老人在临终时可能会很安详,犹如睡觉一般,没有痛苦地、静悄悄地过世。但也有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情形,因为很多老人患有各种慢性疾病,由于疾病种类不同,对机体功能影响也不同,老人终末期的征兆也各异,常见的有如下表现:

1.疼痛

是老人终末期最严重的症状,疼痛的位置常指示病灶所在,而疼痛的性质间接说明病理过程的类型尤其是晚期癌症老人常见症状,这些老人大多同时有两种或四种类型以上的疼痛。

2.呼吸困难

是呼吸功能不全的一个重要症状,有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的感觉;表现为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是终末期老人的常见症状。严重的呼吸困难易造成恐惧,而对死亡恐惧本身又加重呼吸困难。

3.意识的改变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缓慢或迟钝,如对外界刺激不能清晰地认识;空间和时间定向力障碍;理解力、判断力迟钝。表现为烦躁不安、谵妄、幻觉、胡言乱语、昏迷等。

4.皮肤的变化

因血液循环变慢,周围血管痉挛、极度虚弱、营养不良等原因,以至全身皮肤苍白湿冷、肌肉无光泽、暗淡,松软无弹性或有盗汗现象,四肢末梢冰冷,口唇指甲呈灰白或青紫色,皮肤可出现散在出血点。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