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多陪老的讲讲闲话
当前上海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去年底,60岁及以上老人已占户籍总人口的35.2%,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也占到总人口的5.6%。老年是人生中最漫长的一段岁月,也是最期盼关怀和交流的一段时光,但我和一些朋友特别是独居老人、空巢老人聊天时,总能感受到他们内心深处的孤独,有时想说说话都没个伴,希望子女和社会都能多关注老人的心理健康和精神需求,别让他们的生命在老无所依中悄然流逝。
倪老师的建议我也特别赞同,我曾经看过一本书,里面介绍国外有座城市将幼儿园建在养老院里,这样小朋友们可以和爷爷奶奶打成一片,不仅能为老人排遣寂寞,带来欢乐,也能从长辈身上学到做人的道理。我觉得上海也可以借鉴类似做法和理念,至少鼓励有意愿的青少年多和老人交朋友、献爱心,让我们的城市更有温度。
这段暖心的对话,出自“一老一少”两位市民,一位是70岁退休教师倪晓茹,一位是11岁六年级小学生毛子谦。两人年龄相差近60岁,在谈起让老人的精神生活更加富足的话题时,成了相见恨晚的“最佳拍档”。
“老伙伴”让老有伴
上海市民政局回应:2012年起,上海探索推出互助关爱养老新模式——“老伙伴”计划,由70岁以下的低龄老年志愿者为80岁以上的高龄独居老年人提供心理关爱、慢性病防治、意外防范等互助关爱服务,目前已有4万名志愿者参与,20万名高龄独居老人受益。至2019年底,累计服务对象超过100万人。
2019年,上海市民政局、团市委携手开展“金晖行动”,号召广大青年积极参与养老公共服务,全市16个区均成立区级为老志愿服务分队,210家青年志愿服务团队与养老机构长期结对,推出10项重点服务项目。各养老机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也发动社会力量关心关爱老人,通过陪护、陪聊等多样化服务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下一步,民政部门将按照《上海市深化养老服务实施方案(2019-2022年)》要求,继续推进完善“老伙伴”计划,实现对无子女、高龄、独居老年人社区探访全覆盖;支持老年人发挥专长,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摘编自2020年9月17日《新民晚报》 记者房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