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召开老领导“口述历史”专题座谈会。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上海市老年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胡炜,上海市老年基金会顾问朱匡宇;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萍、副理事长兼副秘书长李佳玉,基金募集部、项目管理部、宣传活动部、综合联络部和新华社原高级记者陆国元、口述小组成员周静参加。
老领导胡炜对老年基金会近几年所做的工作表示肯定,并根据自身参与基金会主要工作,谈了体会和感想。
胡炜在讲话中说,1984年在几位老领导建议下,创建成立了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成立之初的宗旨是让全社会更多的人关心老人。当时政府虽然很重视,但在社会的发展中总会出现不平衡,总有遗漏的角落。因此建会的初心就是要把温暖送给社会的老人,尤其是困难老人。胡炜说,这充分肯定了我们老领导的未雨绸缪和远见卓识。建会初期,老领导捐赠自己收藏的精品字画进行拍卖,拍卖所得全部捐给老年基金会成立“阳光助老基金”,这充分说明老领导的高风亮节和对老年公益事业的拳拳之心和殷切期望。
胡炜总结了建会40年的风雨历程。40年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创立阶段;第二阶段传承创新阶段;第三阶段大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色,每个阶段都有时代的烙印,每个阶段都有精彩的瞬间。
胡炜在谈到参与第二阶段的工作时说,如何把老领导的这种精神传承、发扬和光大,需要我们在新形势下要有创新发展的思路,一是扎实推进宣传工作,在2007年提出了“关爱老人就是关爱自己”核心思想和“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宣传口号。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创新组织构架,健全市区两级机构。三是开展各类公益慈善活动,确立了“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的办会方针。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精准定位,使善款发挥最大效应。
胡炜最后说,助老事业天地广阔,只要你用心、用情、用爱去做,就有无限的空间。在老年基金会的7年,特别感谢一批志同道合的老同志,他们作为志愿者,参与基金会的各项工作,他们不求回报,默默奉献,为基金会的发展留下厚重的一笔。
当天我们还邀请了上海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员会原专职副主委、上海市老年基金会理事会原理事朱冰玲也参与了“口述历史”专题座谈会。在谈到参与老年基金会的工作时,朱冰玲说,老年基金会4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成长比较快、发展比较快、壮大比较快。主要体现在:一是改善了办公环境,二是加强了宣传推广,三是完善了制度建设,四是加强了机构设置。
朱冰玲说,由于分管项目并担任项目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对项目的选优、优评、跟踪和评估做了比较多,也参与了课题调研,助推了社区规范化建设。为了扩大老年基金会的社会影响,提出“五要”:精彩老朋友要精心打造,九九关爱小剧场要精心推荐,九九关爱社区讲座要延续不断,全天电视大发送要年年做,金色年华新民晚报要扩大基金会版面。
朱冰玲最后说,老年基金会正因为有一批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老领导、老志愿者参与为老公益,使老年基金会在不断创新、不断务实、不断开拓中发展壮大,为老公益事业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