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5年04月19日 星期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上海市老年基金会2013-2014年度文明单位创建计划
2013-11-15
字体: | 阅读:589|

                                                                                                 
 根据2013新版《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标准》和《2013—2014年度民政文明单位考核评价实施细则》,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上海市老年基金会2013-2014年度文明单位创建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推进上海老年公益事业发展为主线,以提升全会员工素质、管理水平、服务效果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公益创新、重心下移、行业拓展、规范运行”为目标,努力夯实工作基础,切实改善公益服务、着力完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努力推动全会精神文明建设登上新台阶。
二、创建目标
      通过广泛而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确立共同理念,培养个人品质,形成团队精神,全会上下经过共同努力,使团队素质、行业风气、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等综合水平达到局文明委文明单位创建标准,实现“2013-2014年度上海市民政局文明单位”创建目标。
㈠ 团队文明程度有效提升
      全会员工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公益理念,坚持“敬老助老”的团队宗旨,自觉践行“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关爱老人就是关爱自己”的基金会精神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准,有效提升文明程度,做到在单位是文明义工、在社会是文明市民、在家庭是文明成员,在各类社会志愿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坚决杜绝“文明单位否决性指标”的发生。
㈡ 公益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全体员工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改进服务,切实推进规范服务、优质服务、诚信服务、人性化服务,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和群众的满意度,服务对象满意率达90%以上,公益项目实施优质服务达标率达100%。通过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培育并形成先进个人和优质服务的工作品牌。
㈢ 公益品牌建设稳步推进
    持续夯实公益服务品牌建设的工作基础,不断丰富品牌内涵,切实提升品牌质量。进一步研究总结近几年全会推进公益服务品牌创建工作中的好形式、好经验、好做法,并认真加以梳理、提炼和完善,形成并推出新的具有社会影响的敬老助老服务品牌项目,使公益服务品牌的能级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㈣ 长效发展机制更加完善
  加强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做到意识到位、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全体理事、办公室负责人要发挥表率带头作用。要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员工行为、文明用语。要建立、健全监督考评机制、奖惩激励机制,努力形成“领导有力、制度规范、运转长效”的良好格局。通过长效发展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使全会团队素质明显增强,项目运作更加规范,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工作环境整洁美观,从而进一步推进上海老年公益事业的持续发展。
㈤ 服务大局能效明显凸现
    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坚持围绕全会工作中心、服务社团公益大局,与发展老年公益事业、推进助老帮困工作、弘扬孝亲敬老社会风尚等活动和业务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共同发展、整体提高。通过创建文明单位,进一步更新工作理念,转变工作作风,整合社团资源,拓展公益功能,提高服务实效,使基金会的工作保持全国同行领先的水平。
三、主要措施
       根据上述创建目标,我们要着力拓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着力构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和创建活动,把精神文明建设变成全会员工人人参与的自觉行动。
㈠ 明确目标要求,做好宣传发动
    近年来,我会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这对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会要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全体员工反骄破满,知难而进,从上海后世博效应、建设文明城市和上海民政系统创建文明行业的高度,提升创建理念,增强创建文明单位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振奋精神、集聚智慧,把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好。员工对创建文明单位的知晓率和认同感达到100 %。
㈡ 查找薄弱环节,健全长效机制
    在认真查找创建工作薄弱环节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原因,研究整改措施,针对性地修订规章制度和运转机制,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机制、规范运作机制、社会监督机制、考核奖惩机制,做到创建工作落实与推进有计划、分阶段实施;创建工作的全程管理与中途评估有跟踪,不放松,确保创建工作责任到人、措施到位,注重基础工作,注重资料积累,注重动态管理,注重立足平时,努力建立起“领导有力、运转规范、督查反馈、常抓不懈”的创建文明单位的长效机制。
㈢ 规范创建标准,夯实工作基础
      根据文明单位创建要求,紧密结合本会实际,切实建立“领导亲自抓,骨干作表率,人人都参与”的工作模式;在强化规范创建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内部督察、反馈机制,着力提高工作质量。继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和“公益为老”评选表彰活动等,努力创新工作载体,丰富创建形式。积极建设节约型单位,落实节能、节材措施;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确保工作环境整洁美观。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有效展示文明单位创建的成果和风采。
㈣ 推进文化建设,提升队伍素质
     按照局党组的总体要求,结合基金会的实际,应从五个方面推进文化建设:一是认真开展以新形势下发展公益事业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助老为乐”的工作理念、小中见大的全局观念、互动协同的整合能力、甘于奉献的职业品格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二是大力弘扬公益事业行业“老黄牛”精神,引导干部职工进一步领悟“老黄牛”精神的深刻内涵,使之自觉物化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三是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做表率”主题实践活动,做到文明在脚下,文明在手上,文明在口中,切实履行文明单位的社会责任,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四是进一步弘扬“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关爱老人就是关爱自己””的基金会宗旨,使之在全会深入人心,贯穿到日常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和自觉遵守。五是积极创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党组织,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学习风气和竞争向上的良好氛围,使全体员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得到新的提高。
㈤ 发挥社团特色,提升品牌效应
     按照“一单一品”要求,结合本会特色,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不断丰富公益品牌项目的内涵,积极拓展公益品牌项目的形式,加大品牌项目对社会的辐射作用。今明两年,要切实做好“助老送餐车、九九关爱小剧场、金色广场和九九关爱全天电视大放送”等?个公益品牌的巩固、提升工作,在此基础上,继续发掘内部资源,努力培育新的工作品牌,进一步使基金会的服务能级得以提升。
㈥ 深化共建共育,拓展教育功能
        要加大同创共建、互助联动的工作力度,深化共建共育,提升创
建深度。一是抓好区县分会的联动和推进,明确要求,加强指导,确保区县分会创建工作同步推进,共同提高;二是抓好与涉老机构的沟通和互动,加强学习,取长补短;听取意见,抓好整改;三是积极参与社区共建,深入推进社区教育,切实开展与所在地区的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共建活动。
㈦ 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创建深入
     一是坚持把创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做到一把手亲自抓,全体理事、工作委员会成员共同管,及时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办公室要善于当好领导参谋,切实抓好牵头、协调、组织工作。临时党支部要把创建工作作为支部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党支部工作计划,有序推进。部门负责人要对本部门的创建工作负责。三是加强信息沟通交流,定期召开例会,交流情况,分析形势,研究对策,促进文明单位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四是要善于通过专题座谈会、工作例会和走访活动等方式,主动听取区县分会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寻找差距,切实抓好整改,自觉接受监督。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