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5年04月20日 星期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让老年人不再苦恼于出行难
2020-11-09
字体: | 阅读:50|
公交站间隔太远、地铁换乘太绕、网约车操作太“难”……眼下,老年人出行不便现象比较突出,一些身体状况欠佳的老人更是“没事尽量少出门”。

四通八达、一“码”通行的城市交通体系,极大满足了人们说走就走的愿望。但对于不少老年人来说,未必能充分享受到这些进步。

一方面,扫码进站、一键叫车等年轻人眼里的常规操作,实际上多少有一定的技术门槛。而当各类交通资源与技术的融合越来越深,“掉队者”就会遭遇招手打不着车、“堵上加堵”等尴尬。

另一方面,不少交通设施建设重“硬件”轻“软件”。一些地铁站没有配置足量且方便使用的无障碍电梯,楼梯台阶多达上百级;一些十字路口绿灯时间太短,行人过个马路得连跑带颠,同时还得注意避让转弯车辆。年轻人对此尚有怨言,老年人更是常常“望而却步”。更令人忧心的是,老年人在舆论场中是一个“失声”的群体,社会对其诉求的关注度与问题的紧迫性不成正比。

2020年以来,借由多个新闻事件,许多人开始呼吁等一等在智能化时代掉队的老人,重视“快节奏”中的“慢需求”。说起来,每种技术都是利弊同在的。我们要坚持的是以人为本,要追求的是科技向善,尽量避免技术给一部分人“添彩”却给另一部分人“添堵”。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呼吁网约车平台在产品运营中,不妨听一听老年人的心声。比如,是否可以对操作进行一些“适老化”设计?另外,相关部门能不能在顶层设计上拿出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出租车调度方案?这当然不是一个容易的问题,但让更多人可以享受技术红利而非相反,应当是我们追求的状态。

相较于技术升级,以完善服务关照老年人的出行需求其实更切合实际,也更容易上手。由于不会叫网约车,公交地铁成为大多数老人的出行首选。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将心比心,在细节上多下功夫。公交站台扎堆儿的地方,能否将标识放得更大、更清晰,或者延长志愿者的服务时长?一些老旧地铁站能否克服困难装上更好用的电梯?这些工作细碎又繁复,但换个角度想,谁家没有老人?谁又不会慢慢变老?更重要的是,中国社会即将进入深度老龄化时代,巨大的人群基数摆在那儿,这些补短板的工作值得引起重视、细心筹划。

关注那些无声的需求,折射的是城市治理者的责任心,以及一座城市的文明度。说到底,在一个包容开放的时代,新与旧、快与慢之间,不该是无法解决的不等式,而应是可以兼顾的多选题。

(刊于2020年11月9日《解放日报》  摘自《北京日报》  作者晁星)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