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症又名肌肉衰减症或肌肉衰减综合征,多见于老年人。人的肌肉从出生起至30岁左右,一直处于生长期。至30多岁以后,如果生活中缺乏体力活动,则肌肉每10年约减少3%至5%。如果生活中体力活动较多,则肌肉量仅稍有减少。到75岁左右则肌肉量减少的速度增快,不活动者则可能65岁以后即加速,体力活动多者也可能80岁以后肌肉减少才明显。正常人是如此,如肌肉减少很明显则成为病。80岁以上老人约一半多有发病。
至于肌肉减少多少才诊断为此病,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量。检查肌肉,主要从其量、力及体能三方面。其量用CT、MRI等可以测出,一般外观肌肉消瘦也可看出。力则一般可用握力计测定。体能状态可以用简单的“站立-行走测时”法检测,即在坐位时,从站起、立稳到开始行走,花多少时间。这些是一般通俗的方法。医师的测定则更精确。
发生此病后的症状,主要是全身软弱、无力、缺乏耐力及精力,行走慢而且步态不稳。这就影响了各种体力活动,而这样,反过来使肌肉更易减少。此病明显地影响了老人的生活质量。
关于治疗,主要还是靠锻炼,而且尤其是负重锻炼,即如哑铃、举重、拉弹簧带等。当然这些活动应该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近年疫情造成老年人不得不宅在家中,这对肌肉减少症实在是很不利的。其次是要保证肌肉生长的原料。膳食的热卡要充足,而对肌肉则需要蛋白质补充,而且是优质蛋白质,如乳清蛋白,还要容易吸收。但是有些老人肾功能差,则又不能多吃蛋白质,这是个矛盾。
此外,再讲一句题外话。大家都知道,老人的各种器官功能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退。而测定血肌酐则是肾功能的指标。有些老人看到自己的此指标逐渐升高超过正常值,认为肾功能有些减退。但过了几年肌酐又下降到正常值以下,以为肾功能又好了,很是开心。其实,肌酐与肌肉的量有关,此时下降,很可能是因为肌肉量减少,并不是肾功能正常了,这值得我们注意。
(摘编自2021年2月24日《新民晚报》 张家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