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5年01月07日 星期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老照片记录下业已消逝的申城市民生活点滴
2018-12-31
字体: | 阅读:113|
40年巨变,40年跨越。

中国改革开放大潮,犹如长江之水,滚滚东流。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始终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节奏相呼应,从而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无论重大历史事件的连续发生,还是百姓衣食住行的点滴变迁,我们捕捉到的这些珍贵的瞬间,都会让人回眸之余,感慨万千。

 

 

1979年3月 上海市出租车公司新添了1295辆机动三轮出租车。它们行驶在大街小巷为民服务

 

 

1981年3月 元宵节后,外埠农民纷纷进入上海打工。这批刚到上海的农民工正在四平路上休息

 

 

1981年6月 上海街头涌现了许多卖花布料的小摊贩。这是市民在鞍山路边从摊贩手里选购花布料的场景

 

 

1983年7月 上海街头盛行“调房”风。为了上班方便,许多市民两厢情愿搬房子

 

 

1988年8月 上海街头公交站没有候车亭,烈日下的乘客无奈地躲在电线杆斜影下遮阳

 

 

1990年3月 上海私人电话开放登记第一天,市民彻夜排队登记安装电话

 

 

1990年9月 上海鞍山一村居民每月排队付牛奶费,否则,按规定他们手头的指标就会“过期作废”

 

 

1991年7月 五角场的旧貌正在悄悄改变着

 

 

1999年6月 上海最后一个公共给水站在原卢湾区摘牌

 

40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上海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通宵排队申请安装电话,到智能手机不离手;从街头交换房屋,到高楼林立的新式居民小区;从排队付奶费,到物资富余、刷二维码付费;从给水站供水,到送进家门的桶装水;从卖零头花布,到随处可见的时装商店;从烈日下候车,到空调车遍布全市……

这些镜头,记录着曾经从我们眼前消逝的点点滴滴,一张张老照片仿佛带我们回到了那个年代。那些脑海中逐渐模糊的回忆,仿佛提醒着大家——镜头里的人,就是曾经的你、我、他。相信,看到这些凝聚着沧海桑田般巨大变化的照片,你会感到无比骄傲:我们,不仅是改革开放的见证人,也是幸福生活的创造者。

(摘自2018年12月30日《新民晚报》  种楠摄 / 文)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