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首页
|
基金会
|
本会近况
|
基金募集
|
公益项目
|
各区动态
|
智慧学堂
|
敬老风采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首页
>
敬老风采
>
银龄园地
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加强营养锻炼、使用公筷公勺等都应继续保持
2020-06-14
字体:
大
中
|
阅读:131
|
随着上海入梅,温热潮湿黏糊糊的体感颇让人不适。“高温、雨水、口罩”三件套,让人不觉气喘胸闷,近日不少市民反映,口罩似乎越来越戴不住了。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孙晓冬直言,步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最忌大众疏忽、放松防护。他呼吁,此前疫情防控时期的一些好做法要及时保留,如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加强营养锻炼、使用公筷公勺等都应继续保持。
日前,国家卫健委已更新《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修订版)》,适用于低风险地区,以降低人群感染风险为目标,提出了现阶段口罩防护措施,中、高风险地区仍参照原版指引实施。
需要注意的是,低风险地区不代表没有风险。“从目前疫情防控的效果来看,佩戴口罩依旧是相对有效的防护措施。”孙晓冬给市民的建议是,何时该摘、戴口罩,切莫教条。
对于普通公众而言,居家时无需佩戴口罩。当身处户外或公园时,建议市民随身备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离。
公众乘坐交通工具时,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骑车或自驾车时,无需佩戴口罩;乘坐公交、地铁、长途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时,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当公众进入超市、商场、餐厅、博物馆、健身房等公共场所时,需随身备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离情况下,无需戴口罩。
对已回到校园的学生和老师来说,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跟上日常教学的节奏,也是不小的考验。针对托幼机构,因幼儿特殊生理特征,不建议在园内全天佩戴口罩。而教师、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等工作人员应戴口罩。中小学校学生需随身备用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校园内,学生和老师无需戴口罩,学校进出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等应戴口罩。在大中院校,确保有效通风换气、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情况下,教职员工和学生无需戴口罩;在封闭、人员密集或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需佩戴口罩。
孙晓冬特别指出,市民若出现胸闷、气短,甚至缺氧头晕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前往户外开放场所,摘除口罩。
还要提醒公众注意的是,佩戴口罩,也要注意卫生。具体来说,市民佩戴口罩前后应做好手部卫生;备用口罩建议存放在原包装袋,如非独立包装可存放在一次性使用食品袋中,并确保其不变形。
夏季黄梅天,口罩容易被汗水或雨水打湿,口罩一旦湿掉,也失去了防护力,需及时更换。需重复使用的口罩,使用后悬挂于清洁、干燥的通风处。废弃口罩归为其他垃圾进行处理,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密集场所工作人员或其他可疑污染的废弃口罩,需单独存放,并按有害垃圾进行处理。
(摘编自2020年6月14日《文汇报》 记者李晨琰)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