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的西部,辖区面积37.1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2.05万,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15.08万,占全区人口的24.3%,80岁以上高龄老人口3.05万,占全区老年人口的4.9%,人口老龄化程度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为应对区域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现实问题,使生活在长宁的老年人生活的更加美好,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幸福养老”的要求,区老年基金会紧紧围绕这一要求,怀着对长宁老年人的深厚感情,找准做好工作的切入点,抓住老年人需要、项目导向、社会认同这一基本工作思路,切实发挥好基金会的作用。三年来,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市老年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区分会共投入资金490.73 万元,开展为老助老项目34个,使6.2万老人直接受益,充分起到了“拾遗补缺,雪中送炭”的作用,切实解决了老年人的部分现实需求。
一、加强组织建设、配备专职人员
区分会以挂牌为契机,加强组织机构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组织架构,由区人大副主任担任分会会长,区民政局局长、分管老年工作的副局长、工商联党组书记及二名企业家担任副会长;区民政局分管副局长担任秘书长;区工商联、区属两家集团公司及10个街镇为区分会的成员单位。为保证区分会更好的开展工作,我们配备了二名专职工作人员,明确了会计、出纳岗位的设置和职责,从而使区分会在日常工作、内部管理等方面运转正常,为区分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确立了组织保证。每年定期召开会员单位工作总结会议,对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交流、讲评;对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以现场会的形式进行推广,上级的要求及时得到贯彻落实,使分会工作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
二、开拓社会资源 积极募集基金
筹措基金是区分会的基础工作,没有资金,一切就无从谈起。自区分会成立起,我们就高度重视抓基金募集工作,坚持多渠道筹措基金,一方面积极争取区财政支持,及时向区政府领导汇报分会工作和遇到的困难,努力争取区政府的支持。我们将部分助老帮困由政府出资购买的服务,通过区分会组织实施。区分会去年出资64万元为3194户80岁以上独居老人安装煤气报警器、每年出资7万元为低保及困难老人提供助餐补贴以及今年开展的免费为3202名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80岁以上优抚对象以及70岁以上困难老人每人每天送一瓶牛奶的项目都得到了区政府的大力资助。另一方面拓展企业的“爱心助老”资源,共有70多家企业筹集资金1045万元。其中区政府出资600万元,社会单位募捐了445万元,定向募集150万元,实物捐赠13.58万元。截止到2012年3月止,区分会净资产达815万元。
三、围绕指标体系 推进助老项目
2007年长宁区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立足区情、比照市级标准和兄弟区县先进的基础上,制定了涵盖基本生活、医疗卫生、生活服务、社会参与、维权服务、工作网络等6大保障体系、15个指标项、53个目标值的“长宁区幸福养老指标体系”,系统地反映了社区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区分会围绕幸福养老指标体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老人”的理念,以助老帮困为己任,以社区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积极整合社区资源,加强社区联动,调动各方优势,在理念规划上求新,在内容设计上求精,在措施服务上求实,将助老、爱老、扶老等各项工作设计不同的项目主题,供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认定后实施,项目经费预算清晰,为爱心企业提供了直观的选择,形成老年人自觉发动参与,政府和社会共同投入的多元化项目运作机制,为推进老年基金会的建设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适度普惠与帮困补缺”相结合。在项目的选择和开展方面,既有为80岁以上独居老人安装煤气报警器、为90岁以上高龄老人免费喝牛奶的普惠型项目,又有为低保、低收入老人提供就餐补贴,为困难老人提供结对帮困型项目。去年,区分会联合成员单位开展长宁区感恩行动 ——“百企助百老”项目。引导长宁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或企业,通过结对帮扶的形式,对因长期患大病重病造成生活困难的,或遇到其他突发性急难事件造成生活困难的老劳模、老党员、老统战人士等老前辈,开展回报社会感恩行动,区分会和相关部门多次协调、研究资金筹措方式、捐款企业、捐助形式、走访慰问等总体工作,目前已有76家企业积极响应,捐款金额达110万元。区分会将于2011至2013年完成资助老劳模、老党员、老统战人士300名,资助金额共计150万元。各街镇领导结合街镇的特点,专题研究走访方案,明确分工,亲自带队,陪同爱心企业家共同走访慰问。当企业家们将一笔笔爱心助老款送到老人家中时,老人们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连连感谢老年基金会和爱心企业家在最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更有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有的老人为爱心企业送了锦旗和感谢信、有的老同志坚决不肯收慰问金,让我们把慰问金送给比他们更需要帮助的人。爱心企业家也感受到能向社会、向老党员、老劳模奉献一份爱心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一个爱心涌动,和谐快乐的大家庭在此刻得到最生动的体现。
“市会主导与分会联动”相结合。区分会积极落实市会布置的各项公益项目和工作任务。三年多来,针对长宁区的多样化需求,不断推出新举措,对具体项目给予资金及实物扶持。
㈠ 济老有所养,深入拓展为老服务项目。长宁区安馨敬老院位于林泉路157号,该物业内设养老院、托老所、与助餐中心。目前敬老院已基本住满,并且在青浦区金泽镇开设了安馨第二敬老院,两院相隔50公里来回100公里。托老所每天有15名老人需接送上午9点接,下午16点送回家,来回10公里左右,助餐中心每天中午大约有100份盒饭需送到阳光之家与各小区老人手中,迫切需要有一辆车可以方便老人出行,区分会了解到这一情况积极向市基金会争取助老用车,在市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资助该敬老院价值20万元的伊思坦纳面包车一辆。市会还为17家民营敬老院配备了多功能料理车、轮椅车、医药柜等多种医护专用设备,极大地方便了老人的医疗看护和照顾,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带来了福音。
㈡ 扶老有所依,努力增大助老帮困力度。根据市会的工作要求,区分会按“拾遗补缺”的原则,积极配合市会陆续推出了符合老年人多样需求、兼顾补缺及普惠功能的为老服务特色项目,认真做好“冬送暖、夏送凉、节送情”的各项工作。
元旦前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和玉佛禅寺组织寺院的法师走出寺院开展慈善系列活动,区分会主动配合做好“迎新春、送温暖”项目。腊月初八为新华社区老人送上热腾腾的美味腊八粥、春节前为新泾镇社区老人题写春联和为300名困难老人送慰问金的的活动。当胡炜理事长和玉佛寺方丈觉醒大和尚来到特困老人尹伯民家中,给他带去了慰问金,玉佛寺素斋大礼盒以及越冬的棉被,老人非常激动,感谢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和玉佛寺能关心他们这些身患重疾、生活困难群体,表示要好好生活,懂得珍惜,以自己力所能及来回报社会。
今年,区分会联合市会在元旦春节期间为880名高龄、独居的困难老人发放大礼包和困难慰问金共计32万元;资助46名无医疗保障和医疗保障不足且生活困难的老人提供助医补助费2.3万元;端午节期间为1000名高龄及独居老人送上可口的粽子同时为8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清洗空调;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助餐点的经营和处于弱势群体的困难老人都造成了很大的生存压力,为保证助餐点的正常运行和困难老人的基本生活,市会和区分会连续三年为低保、低收入老人提供每餐4元及2元的助餐补贴,共补贴20多万元;为全区40个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提供一次性物价补贴50万元,为全区50个助餐点资助91辆助餐车,价值49.14万元,方便了社区送餐;有了这些多方位的助餐举措,助餐点的饭菜数量不减、价格不变,质量有所提高,切实解决老年人的现实需求。进一步解决老年人就餐的现实性需求。
㈢ 助老有所乐,不断丰富老年文化生活。面对长宁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快的状况,如何缓解社区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而活动场地、设施尚不足,活动内容不够丰富的矛盾,鼓励更多的老人走出家门,加强社会交往,满足社区老人体育锻炼和文化活动的需求,分会积极落实市会布置的各项公益项目和工作任务,组织了160名独居老人参加后世博游及嘉定南翔古漪园;向活跃在各公园、绿地的老年文艺、体育团队赠送价值13.56万元移动式音响41台、手提式DVD收放机110台,为老年文体团队开展各类活动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性支持;组织近800名老人老人观看经典影视红歌演出、“唱上一辈子”红歌大赛、“久久关爱小剧场”下社区演出、 “璀璨夕阳红2011年重阳节文艺晚会”等一系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向全区困难老年人免费发放1000份《膳食台历》、《老年人权益保障实用手册》、《行为决定健康》、《灾祸的预防与应急手册》、《金色年代》、《上海老年报》等多种书籍和杂志。进一步倡导老年人健康、积极、安全、环保的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生活理念,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让广大老年人享受幸福美好的晚年。
“老有所养与老有所乐”相结合。区分会充分结合敬老主题,积极开展各项为老助老活动,如:“观世博 留记忆”—— 长宁老人摄影、书法大赛,棋类比赛,老年优秀志愿者表彰等主题鲜明、内容多元的活动,为社会各界共同关爱老年人“搭好台,唱好戏”,为鼓励更多的老年人走出家门,走进社区,融入社会,加强社会交往,满足老年人特别是独居、纯老家庭老人的部分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2010年区分会资助3.7万元在新华社区试点建立15个老年人互助服务睦邻点。以部分富有热心且住房条件较好的老人家庭为依托,老年人自愿结合,根据个人喜好开展聊天解闷、生活互助(送餐上门、陪同看病、代购物、救急应急等)、读书读报、评论时事、精神慰藉、切磋技艺(棋艺、手工艺、厨艺等)、结伴出行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区分会每年为老年人互助睦邻点提供一定的水电费补贴、学习及娱乐用品活动经费,并为参加活动的老人购买了意外保险。例如:78岁的张老先生,由于儿子去世,因房产、家庭琐事等问题,与儿媳经常发生矛盾,发展到要上法庭打官司,然而老人却感到投诉无门,不知如何打官司。睦邻点成员、普法志愿者鲁川一次又一次耐心地听取老人的诉说,适时地进行心理疏导,详尽地讲解了有关法律知识,为老人出谋划策、指点迷津。老人偏激的情绪终于稳定下来,开始认识到不能意气用事,要合情、合理、合法来处理家庭矛盾。他说:“从来没有人听我把话说完,心里一直有股怨气“堵”着,心脏病(早博)也气出来了。”老人心头的结解开了,早博症状也消失了。睦邻点老助老的事例可以举出好多,睦邻点老助老的故事已传为美谈,睦邻点是居民小区一道亮丽的风景。尽管这些只是星星点点的小事,但是睦邻点的活动促进了社区邻里之间互帮互助、互敬互爱、和睦共处的良好社会风气,产生了“见贤思齐”的积极作用,受到老年人的广泛认同和欢迎。去年国庆前夕,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俞正声一行来到新华社区老年人互助服务睦邻点,看望、慰问社区老年人,并对老年人互助睦邻点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上海电视台、《上海老年报》、《长宁时报》都对老年人互助睦邻点项目进行了专题报道。今年,在市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区分会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建立老年人互助睦邻点。目前市会和区分会已共同资助15万元建立67个老年人互助睦邻点,700多名老人参与其中活动。
上海市老年基金会长宁区分会以创建国家“老年友好型城区”为契机,在市老年基金会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支持下,紧紧围绕“聚焦重点、拾遗补缺、直接受益”的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以“努力使老年人在长宁享受幸福养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老年人的幸福感为标杆,以老年人的满意度为标准,以幸福养老指标体系为引领,从广大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继续认真做好为老、助老的各项服务工作,提高为老服务水平,提升社区老年人的幸福感,推动长宁为老服务事业专业化、精细化、社会化发展,在新的起点实现新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