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睡眠医学发展的建议》,国家卫健委在答复中表示,近年来,睡眠障碍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病率约为3%-7%。睡眠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已得到快速发展。国家将强化紧缺人才培养,并委托中国医师协会研究制定《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目录(2019年版)》,同时支持高校加强医学学科建设。
上述答复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改善人们睡眠的规划,如培训专科医师以诊治和指导人们的睡眠,加强睡眠的科学研究,为改善睡眠和治疗睡眠障碍提供科学根据。实际上,就在冬奥会这段时间,运动员的睡眠问题和运动成绩也成为大众关注和热议的话题。
夺得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冠军的高亭宇透露,他平时睡10到12个小时,但在比赛的这段时间失眠,睡8到9个小时。无独有偶,2月8日获得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冠军的谷爱凌也自曝:“我的‘秘密武器’是从小每天晚上睡10个小时的觉,现在也是。”
结合现有的研究结果和睡眠现象,高亭宇等冠军获得好成绩的秘诀确实与睡眠充足有关,但他们的睡眠时间长达10-12小时也许是个案。既往的睡眠研究和现象表明,普通成年人每天睡7-8小时就足够了,中小学生睡眠可以更长一些,每天睡8-10小时。
运动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训练、比赛和工作有独特的规律,他们所需的睡眠时长需要一定的研究结果支持。通过科研得出成果,并用这样的成果来指导运动员的睡眠,在未来才可能让运动员在同样的条件下取得良好的成绩。
另一方面,高亭宇等运动员的睡眠现象也表现出一种共性,即人们在感受到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即便平时睡眠很好,也会失眠或者睡不好。平时高亭宇要睡10-12小时,但比赛紧张和压力大的情况下只能睡8-9个小时,这意味着即便心理抗压性强,在大赛的压力下,运动员也会产生睡眠障碍,就像不少学生在考试期间因压力大而失眠。
已有研究指出压力大导致人们难以入眠的原因在于神经回路产生和保持一种警觉和紧张。对小鼠的试验发现,这个神经回路是大脑中从丘脑底核(mSTN)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神经元投射到外侧苍白球(LGP)。
这个神经回路调控了快速眼动睡眠下对天敌刺激的响应。该神经回路中的CRH神经元不仅在维持快速眼动睡眠稳定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对天敌危险信息特别敏感。由于感受到危险,便产生不安和警觉,因此周期性的快速眼动睡眠后常伴随着短暂的觉醒,产生少觉或失眠。这个结果也再次证实了1966年美国心理生理学家斯奈德提出的假说,人的快速眼动睡眠可能扮演“哨兵模式”,让人失眠。
利用这样的原理,或者进一步证实这样的原理,从心理和神经角度减压,有助于帮助人们在重大压力之下入眠并拥有高质量的睡眠,从而获得好成绩。
睡眠好当然不只是对运动员有意义,对于普通人来说同样重要。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睡眠障碍率达27%。而中国的情况更严重,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6成以上的“90后”睡眠不足,超过3亿中国人存在睡眠障碍。
因此,从多学科研究睡眠,也从多方面重视睡眠,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不熬夜、不酗酒等,不仅可以让运动员多拿冠军,也能让普通人获得良好的睡眠和拥有高质量的幸福生活。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