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上海农村养老“三年行动计划”完成
2020-12-19
字体: | 阅读:104|

2020年12月初冬的一个下午,距离市中心30多公里的田园许泾长者照护之家吸引了不少从市区来的参观者。这座2019年10月才正式运营的“养老院”就建在当地的主题公园内,不仅集医疗、阅览、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周边还打造了小桥流水和“农耕文化展示馆”。



近年来,类似的位于农村的功能性养老服务设施场所正不断增多。记者从12月17日召开的上海市农村养老服务工作现场会上获悉,《上海市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美好生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圆满完成,过去三年,上海涉农区已建成具有平台功能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24家,占全市70%,实现了乡镇全覆盖,而长者照护之家、社区日间服务中心、老年人助餐服务场所已建成1419个,占全市六成以上。

会议同时透露,当前,上海正在起草有关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的新三年行动计划,时间从2021年到2023年。其中,提升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设施能级将是重点,要实现片区养老综合体的均衡可及,一般可在10平方公里或者1万户籍人口内设置一处具有养老综合功能的服务场所。

各类为老设施建设离不开土地、房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去三年来,针对农村邻里交往频繁、人际关系密切的特点,上海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由邻近居住的农村老年人利用闲置房屋,发展具有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互助服务功能的睦邻点,最新数据显示,上海涉农区已建成1988个示范睦邻点,占全市总量的80%。

据介绍,近年来,各涉农区还积极挖潜土地和房屋资源,形成了由政府主导推动形成的农村专业化养老服务模式,即通过村里统一回租村民空置房源,建设长者照护之家等养老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各项为老服务。场地面积达3500平方米的田园许泾长者照护之家就是由4栋回租民宅改建而成的,闵行区梅陇镇许泾村党总支副书记金佳燕告诉记者,该“长照”共设置有61张床位,目前已经有23名老人入住。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与产业联动发展的农村养老社区模式也正在上海市郊兴起。通过土地流转并整体性规划,将养老与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相融合,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双赢。

位于奉贤区西渡街道五宅村的“青春里”养老社区就是这一模式的践行者。通过农村承包地流转,不仅按需设置了小剧场、音乐室、书画室等为老人提供的功能区域,还在周边农田开辟了花卉蔬菜种植、果树采摘等休闲功能。

“农村老年人收入相对低,从观念上一般也不太愿意住养老院。”奉贤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唐晓夏告诉记者,“青春里”的诞生着眼于满足农村老年人“原居养老”的需求,通过乡村振兴引入和打造的养生、旅游、生态等产业,不仅能够反哺项目日常运营,还能与养老形成产业链,共同促进发展。

据悉,上海将依托农村宅基地房屋等资源和原生态的田园风貌,继续推进互助养老设施和平台建设,并依托乡村振兴,提升发展活力,加强人力、财力、资金和土地等要素保障,形成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有力支持。

(摘编自2020年12月18日《解放日报》  见习记者顾杰)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