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松江区方松街道东部辖区,活跃着一些居民自发组织的睦邻点,居住在附近的独居、高龄老人,都爱到这里“报到”,互聊家常、互解心结,欢笑声不断。这些睦邻点带着浓厚的邻里情深深扎进社区文化肌理,在实现家门口幸福养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吹拉弹唱上演“老友记”
日前,笔者来到文景苑小区时约8点40分,还没走进安居互助睦邻点,远远就听到里面传来的歌声:“老年朋友想穿点,开开心心度晚年,手轻脚健很重要,身体一定要注意,早上起来打打拳,街心公园透透气……”
当天正好是该睦邻点开展活动的日子,住在同一小区的“老姐妹”“老哥俩”们欢聚一堂,围坐在活动室里唱唱歌、聊聊天。睦邻点会员蔡国明也是方松街道老年志愿者支队的分队长,他和老伴早上四点多起床做煎饺、南瓜饼,就为了带来跟老朋友们一起分享。“每次聚会时,我们大家都会带点好吃的,边吃边玩,开心得不得了。”蔡国明对笔者说。
睦邻点里经常上演着温馨快乐的“老友记”,点长严乃栋擅长擀面皮,蒋阿姨会包饺子,杨阿姨沪剧唱得好,陈阿姨烧得一手好菜……安居互助睦邻点共有18名成员,老伙伴儿们各有所长,每周聚在一起组织两次活动,每次活动约两个小时,结束时大家还舍不得离开。读报下棋、打拳走秀,快过年时一起贴春联,元宵节一起包汤圆,下雪天一起为小区铲雪……老人们说,睦邻点就像一个家,老伙伴们跟家人一样亲呢。2019年,陈阿姨原想把文景苑的房子卖掉,置换到其他小区,得知消息后,睦邻点的老伙伴儿们都纷纷来劝,希望陈阿姨留下来。“其实我们夫妻也舍不得这些好邻居,后来我俩决定把房子重新装修,就当乔迁新居了。”退休教师陈英萍说。
经常参加睦邻点活动的陈叔叔和蒋阿姨夫妻告诉笔者,睦邻点拉近了邻里关系,让原本不相熟的人成了好朋友。小区里有很多空巢老人,还有一些独居高龄老人,加入睦邻点后,给原本有些孤独的老人带来了精神上的慰藉。朱阿姨是名残疾人,老伴经常带着她参加睦邻点开展的活动,“每次来她都很开心,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精神也越来越好。”看到朱阿姨的变化,她的爱人十分喜悦。
“60后”照顾“80后”
走进位于公捷苑的卜小英家,有几位阿姨正在忙着做馄饨馅。笔者问哪位是卜小英,阿姨们都笑着摇摇头。原来,这几位阿姨是卜小英家中“睦邻点”的成员,其中有一位指了指挤满十多位街坊邻居的热闹客厅说:“那位是我们的点长,她把自己的房间奉献出来开展睦邻点活动,这里现在也是我们的家了。”
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笔者见到了样貌和善的卜小英。卜小英家是别墅户型,面积约200平方米,被“贡献”出来作为睦邻点使用的房间原是她家的会客室。房子有附赠的一个小院子,卜小英常和老姐妹一起,扶着几位年过九旬的老人一起在这里晒晒太阳,话话家常。
很快,一楼的“派对”开始了,当日的活动是包馄饨。有人在揉面皮,有人在准备配菜,有人在准备蘸酱,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开吃啦!”刚出锅的馄饨冒着热气,飘着浓浓的香味,盛了一碗又一碗。“先给我们的‘90后’”盛好。”几位“60后”阿姨轻轻搀扶着长者入座。
方松街道老年志愿者支队长柳海林介绍说,公捷苑睦邻点中,老年人互帮互助的氛围浓厚,18名成员中80岁以上的老人有7名,此外还有一名89岁的离休干部龚树林。老年志愿者支队的分队长朱士芳和社区学校的梁老师是睦邻点骨干,年过六旬的她们是睦邻点的“小妹妹”,她们带着几名 “60后”“70后”一起照顾其他高龄成员。难得的是,在公捷苑睦邻点中,有几位成员自己家中尚有高龄的父母需要照顾,但她们依然一有机会就去搭把手,关心帮助别的老人。
2019年99周岁的沈德懿当日也来吃馄饨了,他64岁的女儿沈健英笑着对笔者透露:“老爸可爱往睦邻点跑呢,这里朋友多。”离休干部龚树林出行不便,经常一个人在家,睦邻点的两名成员就经常往他家跑,中秋节送月饼,元宵节送汤圆,端午节送粽子……每次去,老人都聊天聊得忘了时间,不舍得这群老伙伴走。
(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松江区代表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