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4年10月23日 星期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共同走过40年|风采篇|松江区代表处老年志愿者顾仲珍倾情敬养村里老人
2024-05-06
字体: | 阅读:28|

一片冰心在玉壶

  在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源头的松江区石湖荡镇,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用自已瘦削的双肩和长满老茧的双手,把一簇温暖的阳光照射在村里老人的身上和心里。

  她叫顾仲珍,今年71岁,土生土长的石湖荡镇洙桥村人。2014年,她和她的全家在村委会的支持下,创办了洙桥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专为那些独居、高龄老人烧菜做饭,让老人们天天中午、晚上都能吃上热饭热菜。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今年是第10个年头。

一次特别的家庭会议

  即便在松江,洙桥村也属于远郊。从村里往北到石湖荡镇隔着一条大河,想到镇上必须绕行。村里现有常住人口376人,96%是60岁以上老人。其中,80岁至90岁的55人,90岁以上11人。子女们大多去镇上或城里工作了,留下的这些高龄独居老人,常常为一日三餐发愁。老人们自己出不了村,好不容易托人从镇上买点菜,烧一顿要吃好几天。这让顾仲珍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2014年4月,顾仲珍把丈夫和两个儿子、儿媳都找来,开了一次特别的家庭会议。顾仲珍开门见山:“村里年轻人都去城里了,我们村现在都成‘老人村’了,老人们连顿热饭都吃不上。我生在洙桥,长在洙桥,村里的老人看着我长大,我想陪他们过个好一点的晚年。我们能不能从烧菜做饭做起,先让那些高龄、独居老人一天能吃上两顿热饭?”

  家庭成员一致赞成顾仲珍的决定。“妈妈要这样做,我们一点都不感到意外。”小儿媳夏红英说:“妈妈是个很孝顺的人,她照顾自己的婆婆就照顾得很好,老人家活到了94岁高龄。妈妈把对婆婆的孝心也给到村里的老人们。她看到有些老人在家无人陪伴,就买了18个收放机送给他们,让他们听听沪剧、评弹解解闷。她看到有些独居老人缺少过冬的衣物,就买来棉料和绒线亲手织做成棉鞋、绒线帽,送到老人手中。她看到90多岁的陆齐珍老人家里有些凌乱,二话不说就又是整理房间,又是烧水为老人家洗脸洗头。”

    为村里老人烧菜做饭的家庭会议一经作出“决议”,行动便雷厉风行。半年后,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2014年11月,取命为“英峰民生服务站”的洙桥村老年人餐厅便正式开张,一日二餐:中餐和晚餐。没想到开张当天,就有100多位老人前来就餐!

  顾仲珍知道自己做对了。现在,她一心想的是如何让老人们吃得放心、开心,还要能吃得起。她每周都提前公布一周食谱,让老人们“吃”得心中有数。这是其中一周的食谱:周一中午大排、土豆,晚上百叶包、冬瓜;周二鱼块、豆芽,晚上酱蛋、土豆丝;周三虾、卷心菜,晚上炒三鲜、韭菜;周四小炒肉、冬瓜,晚上肉末蒸蛋、小白菜;周五大肉、青菜,晚上油面塞肉、粉丝;周六鸭腿、白菜,晚上肉圆、炒黄瓜;周日鸡块、干丝,晚上肉丝、面条。每餐只收老人5元钱,汤和饭尽够。

  顾仲珍的民生服务站就这样开出来了。站里一共6名工作人员:站长顾仲珍,兼大厨;站长特别助理是老公吴仁云,兼洗、切和餐厅服务员;两个儿子、媳妇“编外”,兼全能服务人员,什么时候有空什么时候“上班”,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团结就是力量,在顾仲珍“领导”下,全家人协力同心,倒也把这首“锅碗瓢盆交响曲”演奏得有声有色。看着就餐的老人笑容满面,站长、特别助理和四名“编外”,心里乐开了花。

  心里是乐开了花,但顾仲珍这么多年经营家庭小五金厂积攒的那点钱,那个钱包却日渐消瘦。每天两餐,各一荤、一素、一汤、一饭,汤、饭还尽够,顾仲珍每餐只收5元钱。“我们每个月的荤菜成本在1.2万元左右,仅这一项便几乎抵消了整个月的收入,更不要说人力、大米、蔬菜、调味品这些了。”兼职民生服务站财务的大儿媳金英说。这样一说,就能明白顾仲珍那钱包日渐消瘦的原因了。

唱一曲“花篮的花儿香”

  顾仲珍喜欢听也喜欢唱的革命老歌“南泥湾”,突然间给了她灵感:不是还有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吗!大米可以自己种呀,有些菜特别是蔬菜,买不起还种不起吗!

  这次没有召开特别家庭会议,只是和在松江城里开出租车的小儿子吴峰促膝谈心。顾仲珍动员儿子不要再开出租车了,回家种地,种水稻。儿子还真听母亲的,二话不说,就回到村里承包了100亩土地(后来又增加到160亩),种起了一种名叫“1018”的优质水稻。好在现在种水稻,播种、收割、打谷都用机器,而吴峰对驾驶盘一点也不陌生,因此很快就进入了角色。顾仲珍则和老公吴仁云在自家自留地种起了蔬菜,这本就是他们驾轻就熟的事。还別说,这还真解决了问题:从第二年开始,除了荤菜要到松江城最大的农贸市场去买之外,大米和蔬菜完全自给自足了。至少从账面上看,成本自然也大幅下降了。

  随着时日的推移,顾仲珍的民生服务站运行模式日见成熟。她和老公的分工不变;在松江城里工作的大儿子吴晓峰和媳妇金英,每到双休日就回到洙桥村,在服务站为老人们助餐做些服务工作;已经辞职的小儿子吴峰体谅逐渐年迈的父母,现在成为服务站的主力军:每天一大早开车去松江买荤菜,非农忙时老人们的中饭和晚饭都由他上锅台掌勺,还有村里有些老人腿脚不便,他开着助餐车一家一家送上门,每天两次,风雨无阻。

  “我現在每天早上4点多钟就要起床,打理自留地2亩左右的菜地。”顾仲珍说。因为上午10点就要为老人们开饭,菜地回来她就要忙着清扫前厅后厨,农忙时还要上锅台掌勺。每餐饭后,顾仲珍就会坐在餐厅一角,翻着厚厚一叠就餐记录,仔细打勾做着各种统计。顾仲珍确实很辛劳,但她很少说自己,她说得更多的是政府的支持。“我们开业走到今天,离不开区、镇民政系统和村委会的支持。从第三年开始,民政部门每年都会给予我们部分补贴。除了民政部门,作为松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之一,松江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也以文体项目、生活关怀等形式扶持我们,通过服务站给村里老人送上一份温暖。我们服务站的场地是村委会免费提供给我们的,又专门召开了一次村民大会,免去了服务站的水电费。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松江代表处常务副会长魏兆仪和工作人员,每年都要来看望我们好几次,帮我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给我们送来一辆助老送餐车。”顾仲珍娓尾道来,如数家珍。

  顾仲珍夸政府,她大学本科毕业的小儿媳夏红英则由衷地赞佩自己的婆婆。夏红英原本在松江城一家外企工作,看到婆婆实在忙不过来,2018年她毅然辞职来到民生服务站,从“编外”变成专职。“我们家在洙桥村是一户普通的农村家庭,四代同堂,家庭和睦,热心公益。古人说,百善孝为先,孝亲敬老是一个幸福家庭的基石,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方面,我的婆婆给我们小辈做出了好榜样。婆婆不仅孝敬自家老人,也孝敬村里的其他老人,有老人生病了,她跑进跑出比他们的子女还勤快,村里的老人们早已把她当作自己的子女。婆婆的孝顺和善良是我们家最好的家风家训,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一家人。”夏红英说:“在服务站根本没有休息时间,全家人忙得像个陀螺,真的很累!但渐渐地,这份劳累变成了我们的价值,变成了我们幸福的负担。每当看到老人和蔼的笑容,听着他们唠叨的叮嘱,感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快乐,我们就告诉自己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服务有限爱无限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危机突袭了整个中国,也突袭了洙桥村。原本每天2顿前来服务站就餐的老人们,被困在了家中。他们已经习惯了几年来的饭来张口,家中连米、菜都没有准备。举凡经历过这场危机的,没有人不知道此时此刻的老人们,面临着怎样的处境。

  已经不需要召开家庭会议了。顾仲珍一言而决:“病毒无情,我们有情。老人我们不能不管。”在那段特殊的岁月里,顾仲珍全家每天一如既往:洗菜、烧菜,做汤、做饭。不同的是,他们不是坐等老人上门,而是把热饭热菜装在食品盒里,穿上大白衣服,挨家挨户送到以往前来就餐的老人家中。儿子开送餐车,顾仲珍和吴仁云骑助动车,酷暑严寒,栉风沐雨,每天2次,雷打不动。两年多的坚持,个中艰难不是一般言语可以表述的。唯有每天中午、晚上准时吃着热饭热菜时老人们的盈眶热泪,泣不成声的两个字“谢谢”。

  不过,依然有两件事必须要说。一件是顾仲珍骑助动车被撞摔伤,人住在医院,心还念着村里老人,病情稍好就坚持出院。回到村里,老人们围着她问长问短,问得她自己反倒泪流满面。还有一件事,自从疫情期间开始为老人们送饭上门,后来就再也没有停下来。约定俗成,便成新常态。老人们高兴,顾仲珍一家人也高兴。

  一日双餐解决了,另一件事又涌上顾仲珍心头。冬天,大多数老人家里的洗浴设备达不到保暖要求,几个月时间都洗不上澡。虽说民以食为天,但一个冬天不洗澡,老人们也浑身难受。在村委会的支持下,顾仲珍又在服务站办起了冬季助浴点,整理得干干净净,打扫得清清爽爽。每年12月到来年3月,老人们每天都可以过来免费洗个热水澡。夏红英负责现场安排,顾仲珍抽空为老太太们搓背汰浴、敲背梳头,村委会还安排乡村医生为老人测量血压。说是12月到来年3月,在这前后,只要村里的老人想来洗澡,都对他们开放。

  除开疫情期间,顾仲珍的民生服务站还是村里老人快乐相聚的“开心坊”。虽然装修简单,设施也一般,老人们就是喜欢聚在这里,老兄弟、老姐妹见面唠唠家常,说说村里的大事、小事,谈谈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或者看看电视,听听养生知识讲座,即便这些老人们在家也可以做到,但对于常年独居的他们,相聚便是陪伴,便是快乐,便是温馨。春季或者秋季,顾仲珍和家人还会组织老人出游,让他们瞧瞧风景、晒晒太阳,也看看松江的发展、变化。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这首歌,一开头就这样唱:“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说话。”传说中的精美的石头到底会不会说话,这个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顾仲珍最大的缺点是不善言辞,一开口也是满口洙桥土话,外来人也听不懂。这个只有小学一年级文化程度、脸色黝红的普通农村妇女,硬是凭着自己的一颗孝心,把助老服务的事做得淋漓尽致,从“传说”做成“传奇”。

  顾仲珍不善言辞,她大学本科毕业的小儿媳夏红英不但说话条理清晰,有时还很幽默:“妈妈20多年前就当选了我们石湖荡镇的人大代表,连当了四届。当年妈妈动员我辞职的时候,我心里其实也有些打鼓。但人家是人大代表呀,代表的话哪敢不听呀!”没想到的是,2021年镇人大换届选举,顾仲珍已年近70,村民们一致选举夏红英当了镇人大代表。顾仲珍、英峰民生服务站敬老助老的传说、传奇,变成了传承。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