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校招季,各地争夺人才大战再度打响。除却薪资、职业前景外,人才引进等证明办理的便利程度也是人才考量城市宜居度的重要指标。上海市档案局昨天上午调研江宁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时表示,2018年3月前将实现外省市人才引进、三峡移民两项民生档案服务下沉街道,并进一步深入调研百姓急需的民生档案类型。
丢了结婚证的阿姨爷叔最晓得民生档案全市通办的好处
据江宁路街道工作人员许海樱介绍,婚姻登记证明和独生子女证是目前利用率最高的民生档案类型。其中,婚姻登记证明占到了整个民生档案查询数量的60%至70%———房产交易、出国签证……市民们的大小事务几乎都离不开它。“一般有结婚证在手的市民可能感觉不到婚姻登记证明的重要性,但有些结婚证因为历史原因一旦遗失就无法补办,需要开具相关证明的时候大家就头疼了。”许海樱告诉记者,前来查询婚姻登记证明的大多为上了年岁的阿姨爷叔,由于年代久远,他们的结婚证几乎都已遗失多年;以前开具证明要跑到区档案局,不巧的时候还会碰到闭馆,跑个两三趟是常有的事;民生档案服务下沉街道以后,腿脚不便的老人们就此省去了来回折腾的烦忧,节省了大把时间。
通过调研听取易被忽视的群体和问题
外省市人才引进、三峡移民档案是两项百姓呼声较高的档案服务,市档案局在昨天的调研中表示,今年3月前可以完成相关档案的数据标准化建设和线上测试,并争取在3月正式上线运行。届时,市民们将再也不用提前向区档案局预约,而在家门口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便可即到即办这两项服务。
自此,全市通办的民生档案种类将从原先的10种(包括婚姻登记、独生子女证、知青上山下乡、知青返城和知青子女入户、再生育子女审批等)新增至12种。
市档案局还表示,将继续充实大调研内涵,通过调查研究听取那些易被忽视的群体和问题。比如,“证明你爸是你爸”的类似证明最让市民郁闷,常常跑了许多部门也没有结果,耽误了不少事。市档案局表示,将会同市公安局等相关部门一起研究将需求较热的民生档案纳入全市通办范围。目前,包括涉外婚姻登记等在内的几项民生档案已在进行数据处理,计划年内再新增3至4种查询门类。
数据差错率高、业务流程不熟,种种问题尚待解决
不过,全市通办民生档案系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不够“美好”的。有居民就反映,结婚证上的姓名竟然三个字错了两个字。几十年来都没有查询过个人档案的他,直到最近出国才发现多年来结婚证上的名字竟然是错的。
针对陈年档案中差错率高的问题,市档案局表示,电子扫描有一定的差错率,会在后续工作中尽快完成档案的复核工作,尤其要重视数据信息化之前部分陈旧档案的复核,以减少因差错而给居民们造成的不便。
对于街道工作人员来说,新增的档案服务也需加强培训学习。石门二路街道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在实际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参照蓝本,工作人员大多是边做边积累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办事效率。对此,市档案局表示,将在3月份完成修订、编印 《办事指南》和《业务手册》,统一规范相关管理工作与业务操作行为,并加强对受理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推进业务标准化、管理精细化。
(摘自2018年1月20日《文汇报》 见习记者王嘉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