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新冠叠加流感 什么才是安然过冬的“正确姿势”
2020-11-19
字体: | 阅读:68|

精准防控早期发现能力至关重要 400多个发热“监测哨”为上海筑牢防线

专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主任委员兼肺部感染学组组长瞿介明教授

 

眼下,天气渐凉,流行性感冒迈入流行季。同时,境外新冠疫情持续蔓延,疫情输入风险依旧存在。为确保全国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流感医疗救治工作平稳有序,进一步提高流感规范化治疗水平,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联合印发了《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年版)》。

面临流感和新冠的双重防控压力,这份新国家诊疗方案带来哪些提示?当下防控重点是什么?各大医院尤其是发热门诊运行如何,个人又该如何应对?针对这些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主任委员兼肺部感染学组组长瞿介明教授2020年11月17日接受了文汇报记者的采访。

问题1:今冬疫情防控“手势”与重点是否有变?

答:医院是发热首诊地,守牢三个关口,确保监测哨“耳聪目明”。

世界上的疫情尚未结束,中国依旧面临输入性散发病例风险。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做到精准防控?“早期发现能力至关重要。”瞿介明介绍,上海自疫情之初至今就在着力推进一件事——夯实上海市的发热门诊和发热哨点诊室布局。目前,上海已形成400多个发热监测哨,构筑成一道坚固的发热防线。

发热门诊的“防线”,具体是怎么“防”的?以瑞金医院发热门诊为例,瞿介明谈道,瑞金医院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初就在第一时间升级改建发热门诊体系,是上海第一家做到发热门诊“六不出”的大型医院,即病人首诊在发热门诊后,其相关实验室检查、肺部CT检查、取药、付费、留观、治疗等均在发热门诊解决,确保快速预警、识别疑似患者,并杜绝人员交叉感染风险。

“这个升级版的发热门诊于大年夜配备到位,一直坚持至今。此后,上海很多医院均按统一部署推广这一做法,上海发热门诊的标准化建设经验还在全国层面推广。”

那么,步入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加之流感季到来,当前的防控“手势”与重点是否有变?瞿介明分析,医院是各类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最主要的首诊地,大部分患者是因症就诊,对医院来说,主要要守好三个关口。

首先,呼吸道疾病患者很多有发热表现,守好“第一道防线”,具体包括发热门诊、门诊预检、急诊等环节,在这些区域要第一时间筛出特别病例,给予相对独立的诊治留观空间;其次,对患者、家属、社会人员等所有进出医院人员,防控筛查力度同步升级,能第一时间把异常情况早期筛出来;再次,医院尽可能减少陪护人员,住院患者、陪护者、护工以及医务人员均检测核酸。

“每一道关口一定是严之又严,慎之又慎。”瞿介明说,这是一个立体的网络化体系,互为交叉,动态调整,如此才能确保“监测哨”真正“耳聪目明”。

问题2:最新发布的流感诊疗方案有什么新提示?

答:流感从未远离人类,做好预防才能跑在病毒前。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年版)》已于近期出台。瞿介明注意到,这份诊疗方案相比以往有更新,但更重要的提示在于,“许多人的印象中流感是古老的疾病,认为流感在当下已无需太关注,答案正相反!”

须知,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全球每年有约10亿病例,流感并发症引发的死亡不容小觑。

包括甲流、乙流等,人类历史上,流感大流行造成大人群的、跨几大洲的感染乃至死亡情况历历在目,此后流感就作为常态、与人类共存。

“我们没做到、也不可能做到完全消除流感。”瞿介明称,如今,每当秋冬季、冬春季就迈入流感高发季,而在我国南方地区除了这两个波段,在由春入夏之际还会有一个小小的流行。

他分析,感冒、流感、新冠均通过呼吸道传播,在发病早期都有呼吸道症状——咳嗽、发烧、全身肌肉酸痛等。尽管已有研究称,新冠患者在早期阶段会出现嗅觉、味觉减退等特别表现,但总体而言,流感、感冒、新冠的早期症状相似,特有症状较少,所以提倡大众有异常及时就医,早诊、早治,以免延误病情,后果难料。

在此次国家更新流感诊疗方案的基础上,瞿介明谈到对流感要关注三个方面:

第一,要关注临床流行病学、病毒学研究,特别是关注流感病毒有没有发生变异,这是流感预防、治疗的核心问题,疫苗预防策略也要相应调整。

第二,要关注流感有没有形成重症、有没有很强的侵袭性。一般来说,轻中度流感不会带来特别大的人群危害,但如果有侵袭性、严重的并发症,则会提升死亡率。因此,如何预防流感并发症的产生、预防继发细菌感染,是落实新诊治方案的又一核心关键。

第三,针对流感的治疗措施,包括新型药物的研发,也是关键。“目前流感用得较多的药品是奥司他韦,但也要注意这类药物也面临挑战,会发生耐药性,开发新型药物也是这次诊疗方案更新中提到的内容,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玛巴洛沙韦应运而生,成为近20年来全球首款新作用机制的抗流感药物。”瞿介明说。

问题3:疫情之下,个人如何安然过冬?

答:疫苗不是人人要打,养成个人“抗疫力”更重要。

在第三届进博会上,备受医学界关注的玛巴洛沙韦已有亮相,目前它已进入我国药物审评审批 “绿色通道”,预计将很快进入中国市场。

一方面,新药加速奔跑而来,另一方面,大众对疫苗寄予厚望。此前,流感疫苗在部分地区出现预约紧张的情况。甚至有人说,“打不到流感疫苗就意味着这个冬天是‘裸奔’”。对此,瞿介明厘清概念,给出专业意见:疫苗不是人人要打,没打上疫苗的没必要恐慌。

“我们认为高危人群,比如65岁以上的、有基础疾病(糖尿病、老慢支、心脑血管疾病、心衰等)的老年人群,以及新生儿、低龄儿童这‘两端人群’最好接种疫苗。因为同样感染流感后,他们更容易出现重症或严重的并发症。”瞿介明分析,青壮年除非是特殊人群,比如要接触各类患者的医务人员,则有必要接种疫苗。

疫苗之外,瞿介明认为,更行之有效的防疫策略首先是整个社会层面行动起来,共同防控冬季呼吸道传染病。“对个人而言,佩戴口罩依旧至关重要。尤其是到公共场所、人群密集场所,应该要佩戴口罩。在家里,不用戴口罩,但随着天气转凉,要留意保证一定时间的通风。”在呼吁人们保持勤洗手、保持健康心态、正常饮食起居之余,瞿介明还提供了一则呼吸道抗寒“锻炼小贴士”,即对于没有基础疾病的青壮年,在秋冬初来乍到时,不用急着用热水洗脸,可尝试冷水洗脸,以增加呼吸道黏膜对寒冷空气的适应力,这也有利于抵抗呼吸道病毒的传播。更直接地说,对抗病毒,养成个人“抗疫力”其实更重要。

(摘编自2020年11月18日《文汇报》  首席记者 唐闻佳)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