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上海:通向都市新生活的“智慧地铁”就在每个车站和每辆列车里
2020-07-16
字体: | 阅读:188|
从你准备坐地铁出发,就可以用“Metro大都会”App查看下一班列车还有几分钟到站,提前在手机上了解不同车厢的拥挤度和温度,走进地铁车站可以扫码过闸,在电子大屏上查询车站信息,与服务机器人互动问答……“智慧地铁”并不遥远,它就在你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在每一个车站和每一辆地铁里。

 

 

智慧地铁  摄影张伊辰  制图陈云峰

 

2020年7月15日,申通地铁集团向媒体展示了最新的“智慧地铁”理念。“我们采用物联网、5G、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提升全息感知、实时分析、科学决策和精准执行能力,打造建设、运维、服务等资源智慧配置、业务智能联动的地铁运输及服务系统。”申通地铁集团技术中心总工程师王大庆说。

探秘上海地铁“大脑”

总运营里程705公里,上海地铁是目前全世界运营里程最长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9号线最小发车时间间隔115秒,为国内发车间隔最短的城市轨交;常态日运营时间达18小时42分,周末延长后达20小时,为国内日运营时间最长的城市轨交……上海现有17条轨交线路。从点到线,从线到网,各种关于地铁的海量数据和信息最终汇聚到上海地铁的“大脑”——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运营指挥调度中心。

“以往,每条线路的运营管理都相对独立,有各自的控制中心,线路间的协调需要依靠人工指令。但随着城市发展的要求,实现对轨交的全网管理迫在眉睫。”在运营指挥调度中心现场,申通地铁集团运营管理中心副总经理朱利敏告诉记者,轨交全网管理可以使得客流分布更均衡,路线之间衔接更有效,一旦发生大客流、晚点、故障等突发状况,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作出应答。

路面交通有“红黄绿”三色路灯,高架上有“红黄绿”三色电子信息板,地铁运营也分“红黄绿”。朱利敏指着左上方第一块屏幕介绍,这是上海首创的三色运营信息诱导系统,绿色表示常态运营,黄色表示拥挤,红色表示故障关闭,将显示车站、列车和线路的运营信息。边上的另一块屏幕,滚动刷新客流数据。

王大庆坦言,在当前超大规模地铁网络的背景下,上海地铁仍面临着超强客流、巨量设施设备安全管控、员工操作失误、外部侵限干扰等巨大运营安全压力。这些都需要借助“智慧地铁”的技术手段,实时掌控线路和设备状态,同时降低人为失误。

走进身边的智慧车站

清晨5时40分,16号线惠南站工作人员准时来到车控室,登录智慧车站电脑界面。打开照明、系统自检、通讯自检……按顺序逐一点击确认。站内灯光亮起,设备开始运作,直至最后卷帘门开启,一套开站流程下来,大约5分钟。

“以往,工作人员需提前2小时在车站内外实地巡检、开启设备。”该站站长沈丽介绍,2019年年底,惠南站开始探索智慧车站建设。

7时30分左右,惠南站进入早高峰时间,沈丽在站内一手拿着对讲机,一手拿着计数器。“下辆车是三节编组,这一次放150人。”她对着对讲机说道。

惠南站在早高峰时段实施站内限流,乘客进站后有序在站厅排队,根据站内引导分批次到站台候车。如何精确计算预测客流,保证后续各个站点运行平稳有序?这便是智慧车站系统的人工智能运算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在车控室内,惠南、鹤沙航城、周浦东、新场以及野生动物园5个早高峰限流车站的数据,都十分直观地显示在电脑屏幕上,而即将进站的车辆的载客率也一目了然。

“智慧运维”提供更好服务

如今,上海地铁网络日益庞大,如果仅仅靠原有的维保人员,每天等列车凌晨一两点钟回库后再进行日常检查,效率很难提高。于是,上海地铁通过“智慧运维”,在人力维护的基础上,加上一道更高级的“保护锁”。

比如,装在列车不同部位的“鹰眼”系统,会实时记录下列车运行的数据,通过数据比对,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就会立即“报警”。在监控室的工作人员,可立即点开放大图片,清楚看到隐患处情况,等列车回库后进行针对性检修。通过智能化检修,运维效率显著提高,将原先广泛性维修,变为精准性运维。

自1993年1号线通车以来的20多年间,上海地铁以安全、便捷、绿色的出行方式不断改善市民生活、促进城市发展,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践行“申城地铁,通向都市新生活”的使命,上海将进一步推进“智慧地铁”建设,以“状态感知、数据管控、自动诊断、业务闭环、持续进化”特征,让更多市民乘客体会到更好的出行服务,感受到更高质量的城市速度与温度。

(摘编自2020年7月16日《文汇报》  记者张晓鸣)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