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健康码越来越像一张“动动手指头”就能拥有的数字通行证。然而,对不少老人而言,要学会在智能手机上调出绿码并不容易。如今,一种更接地气的“数字新装备”正在沪上加速普及,帮老人更方便地获取“数字通行证”,从而为跨越数字鸿沟、建设更有温度的数字之都树立了一个范例。
入院不见“手忙脚乱”
春节长假前的最后一个门诊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门诊综合楼内秩序井然。不少前来就诊开药的老人,拿着身份证或是医保卡,在一台机器前刷一下,几秒钟工夫,屏幕上就显示出绿码,人随即就被放行。73岁的余老伯是来配鼻炎药的。他告诉记者,这台可以刷卡显示随申码的机器非常好,“对我们这些年纪大的人,就应该这样,网上不太会弄”。
这台机器不仅给病人带来方便,对院方负责出入口管控的工作人员来说也是如此。门诊楼的安保人员告诉记者,自从2021年1月添置了这台机器,他们的工作量便大大减轻,通行效率也显著提高,“来医院就诊的老人比例很高,过去门诊大楼入口总是有很多人手忙脚乱地掏手机。有了这台机器,进出的速度大大加快了”。目前,新华医院已在门诊综合楼、口腔皮肤科楼等老年患者最集中的地方布设了这种“防疫一体机”。儿科楼因为孩子常常是由祖辈陪同前来就诊,也配置了一台。
从App到“一体机”
“防疫一体机”是上海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一个新尝试。2020年6月,第一台设备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试用,目前已逐步推开到全市近半数医院。之所以赢得“一体机”的口碑,是因为它占地不到半平方米,却兼具身份识别、随申码调用、红外线测温、核酸报告读取等多个功能,涵盖就医住院必须提供的关键防控信息。病人只需一次刷卡、验证无误,就可以“码上通行”;而下一代的升级版,很可能具备读取本人新冠疫苗接种情况的功能。
牵头研发这台设备的上海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健康云事业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体机”的学名是“健康码智能校验系统”,它背靠的正是为上海数千万随申码用户赋码的“健康云”和“一网通办”系统。老人使用身份证或医保卡后,就会自动关联到后台数据,并实时赋码。由于个人信息流动不会超出“健康云”和“一网通办”范畴,因此,用户也不必担心个人隐私泄露问题。
实际上,“防疫一体机”的诞生,是一次C2B(从用户到企业)的创新实践。2020年四五月间,承担“健康云”建设与运营任务的万达信息公司收到医院反馈,为帮助老年患者快速通关,决定投入研发。最初的产品,其实是一个应用于平板电脑的App,它能让防疫人员根据病人身份证号读取随申码。很快,他们将这款App内置于新研发的硬件中,推出一体机。
2020年6月在市六医院试用后,门诊入口的防控人员很快就减少了四分之三,入院排队现象同步缓解。随着越来越多医院到市六医院取经,目前全市已有300多个场所安装了近千台一体机,累计通行近1000万人次。除了医院,它还进入了部分行政服务中心、商场、展会、景区。
跨越数字鸿沟将有“上海方案”
能否避免让老年群体在数字时代被抛下,事关上海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以及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大计。市经济信息化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正在筹划化解数字鸿沟的“上海方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传统服务渠道的改造。
跨越数字鸿沟,需要发挥社会的力量,同时要因地制宜。“一体机”之所以能快速推广,一方面是抓住了患者的痛点,另一方面也高度契合场景的特点——前往医疗机构就医开药的老人,至少会随身携带一张医保卡,因此,刷卡读码不会成为额外“门槛”,也符合老人的习惯。这就为打造一个无需手机、无感融入的数字生活入口创造了条件。
据透露,作为国内首个无需手机的健康码读取技术方案,上海研发的“防疫一体机”已在长三角以及天津、湖南、四川、西藏等地全面启用,与当地的健康码系统对接,为老人群体服务。
(摘编自2021年2月15日《文汇报》 首席记者张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