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首页
|
基金会
|
本会近况
|
基金募集
|
公益项目
|
各区动态
|
智慧学堂
|
敬老风采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首页
>
各区动态
>
闵行区
闵行继王敬老院靠什么赢得“区长质量奖”
2019-02-23
字体:
大
中
|
阅读:161
|
2018年底,上海市闵行区公布的“区长质量奖”获奖名单中出现一家民办养老机构——闵行区继王敬老院。
舒适的硬件设施和住养空间提高了老人们晚年生活质量。
园长团队最年轻的成员丁双双把每个老人当做自己的至亲一样对待。
跟着护理员一起做保健操。
护理人员对失智老人进行特殊照料。 本文图片均由文汇报记者袁婧摄
当记者沿着华漕镇纪翟路的工业园、小旅店一路找到这家养老院,一时被它其貌不扬的门面所惊讶。一块蓝底金字、颇显老旧的机构招牌横在头顶,从街面入口往深处走几十米来到正门,顶上又是一块牌子,红底黄字,“老年人的家园乐园”。围墙之内大大小小分布四五栋楼,都是两层高,说不上是什么格局。
“我们的硬件连‘一般’都算不上,是真的很差。”68岁的院长孙惠珍笑着说道,“硬件没法跟别人比,但我们可以把服务做好。”
继王敬老院的管理团队由三个女人组成,67岁的孙惠珍、76岁的周秀娟、32岁的丁双双。孙惠珍和周秀娟是机构创始人,十年前周秀娟66岁,按照当地风俗,“吃了女儿做的66块肉”,出门创业。孙惠珍57岁,向亲朋好友借了约380万元资金开办机构,这笔钱她用了七年才还清。
动迁地块上的养老院
闵行区华漕镇正在经历大规模动迁腾地。在最新一轮区域规划中,这一镇域与青浦区、嘉定区、长宁区的部分区域共同划入“虹桥主城片区”,华漕镇所在的南虹桥地区从2016年9月到2018年底陆续完成了2000多户村民的动迁。
每有一处农村从版图上消失,就有一些老人住进养老院。纪王地区唯一的养老机构是多数老人的选择,单在2018年间继王敬老院就收住了近90名动迁老人,他们分别来自鹫山村、纪西村、纪王村、卫星村等地。
“在动迁安置的过渡期,年轻人带着八九十岁的老人很难租房。老人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住惯了‘贴地’的房子,也不愿意去太远的陌生地方。”孙惠珍说,继王敬老院也在动迁范围之内,目前正在选址和准备方案。
闵行区的版图像一把头朝西北、柄朝东南的钥匙,华漕镇位于头端最北部。纪王原是一个老镇,在2000年并入华漕,如今这里常被说成是最有“城乡结合部”色彩的地块。孙惠珍和她的养老院,见证这十年来此地由“乡”到“城”的变迁。
她最初的想法是为农村老人建一所养老机构。她退休前在公办的华漕镇敬老院当了八年院长,57岁离任,她觉得自己还很年轻,还能做点事。
“有时候开车到村里兜一圈,看到农村家庭好多老年人,要么就那样坐在门口晒太阳,要么是腿脚不好,成天睡在床上不能动,有点心酸。”孙惠珍觉得农村老人需要生活得热闹一点,需要被人好好照顾,当时镇上养老院的床位无法容纳那么多老人。
她问镇上领导,我去办一家民营养老院你们支持吗?镇里表示支持。她就开始借钱,找合适的房子,“5万元、10万元、15万元,最多的人借我50万元,借钱不是大问题,大家都肯帮我。”周秀娟则认为,农村社会的人际交情就是这样,人和人之间的信任有时就是这么直白,但更重要的是孙惠珍比一般人更有“人格魅力”,总能让人家相信她,为她投资、跟她做事。
孙惠珍计划用10年时间清空债务,“养老会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老人有需求,政府也关注,这一行可以做。”敬老院的经营情况符合她的预判,她还清债务是在七年之后,提前三年是由于大动迁——当地一所卫生院因为动迁,将院内老人安置到了继王敬老院,当时敬老院刚开业,正好有大批空置床位,卫生院借了三年场地,为继王省下大笔租金负担。
养老院为什么要开设精神科
2009年开业的继王敬老院重点收住失智失能老人,这在当年的上海相当少见,绝大部分养老机构并不欢迎这个照护需求极高的人群。公办养老机构把失智失能老人作为重要的“保基本对象”是后来才有的事,民办机构更是不用说。
“失智失能社会需求很大,但服务供给存在很大空白,尤其农村的失智失能老人选择更少。这个定位不会错。”孙惠珍说,照顾这些人才是她的初衷。
比起主要收住活力老人的养老院,失智失能特色的养老院容易给人造成有关“暮气”的观感和联想。继王敬老院的所有房间都由两个或更多老人共享,路过失能老人所住的八人间,常能见到半数的人躺在床上,由护理员一对多照料。如果室内环境稍有晦暗、稍有不洁,屋内空气稍稍带点气味,就很容易激起负面情绪。但继王在这方面做到了最大程度的优化,室内环境之整洁有序透露出严于管理的痕迹,房间内配置的医用摇床、轨道氧气、呼叫铃显示出其专业水准——曾在镇一级卫生院做了26年院长的周秀娟告诉记者,继王敬老院的床位是按照病房标准设计的,唯有这样才能满足失能老人“吃饭+吃药”的日常需求。
继王养老院开办之初就启动筹备内设医疗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场地、设备、人力是一笔相当大的投入,由于养老机构内部服务对象有限,在政府提出此类倡导之前,愿意做这方面尝试的养老机构微乎其微。
2018年,继王养老院又获评卫生部门颁布的内设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合格单位。孙惠珍为此配备了一支八人医护团队:副主任医师一名、主治医师一名、床位医师三名,药剂师一名,护士两名。内设医疗机构设有内科、外科,甚至还有精神科。当敬老院向有关部门提出设立精神科的申请时,工作人员想不通他们为什么要如此较真,周秀娟说:“我们是做失智症老人照护的,怎么能没有专业的精神科呢?”
周秀娟有着长年行医养成的专业派头,她指着医务室内整面墙的床位表和装满老人健康档案的柜子,“慢病管理,一人一档,每个人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之类病史,我们一清二楚。日常监测加上临床经验,可以免得老人每次有点状况就去医院一通检查。养老院做好医疗服务,能为政府节省很多公共资源,也让家属少些担忧。”
晒场上的公共空间
继王敬老院取名“继王”而非“纪王”,据说是因为多年前当地曾有一家经营不良而被取缔的养老院也叫“纪王”,于是创始人放弃了这个名字。
继王敬老院租用的建筑原本是华漕镇上一家企业的办公用房,兼有仓储功能,改造起来相当费劲。孙惠珍选址在此,一方面是与业主相熟,能够生磨硬泡谈下一些租金折扣,另一方面这里地势极好:北靠马路,南侧和西侧被河浜环绕,东侧纪翟路正对着大圆通寺——这所寺庙据说始建于宋朝年间,由几户纪姓人家共同设立,曾名“纪王庙”“纪王寺”。河浜与寺庙,不只给予老去之人有关晚年安乐的小小暗示,也刻有他们所熟悉的故土印记。
天气好的时候,护理员们总让能动的老人出门走走,去晒场孵孵太阳、唱个小曲——不论是从一楼、二楼还是负一楼失智照护专区出发,老人们都能顺着无障碍步道到达晒场,坐轮椅的或腿脚不利索的半步楼梯都不必走。无障碍步道把敬老院的不同楼宇、不同楼层互相连通,建筑外部曲折蜿蜒的不锈钢扶手成了一道特别的景观。
“晒场”是个很有农村特色的公共场所,太阳底下,大红、粉红或者米白色的几十张床铺悬在晾架上,老人们围坐在旁边的休闲区,用当地方言有一搭没一搭聊天。有时孙惠珍和周秀娟会带他们唱歌,歌曲基本都是两人创作,比如周秀娟“填词”的沪剧紫竹调《知恩》,“一要感谢/党的好领导……二要感谢/伲个好子女,舍钱不忘/养育恩,经常来到/敬老院,买甜买咸/讲亲情……”歌词拙朴近乎童谣,沪剧曲调又是当地老人最熟悉的,八九十岁的老人一学就会,众人婉转哼唱的情景有些动人。
继王敬老院共有271张核定床位,目前住着约280名老人。这家“卖相”不好但人气旺盛的平民机构,守护了一代老人的晚年。闵行区民政局认为这家机构拿下“区长质量奖”实至名归,“好机构不只在于漂亮的大楼、炫目的理念、新式的设备或者公办的身份,那些因地制宜、踏踏实实做好服务的机构可以脱颖而出,也应该得到尊重。”
(摘自2019年2月23日《文汇报》 首席记者钱蓓)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