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骗“六招”
防骗第一招:戒除贪婪心理。加固心理防线,不贪图小利,不相信一夜暴富。
防骗第二招:抵制虚荣心理。不爱慕虚荣,不因盲目追求他人的赞美、认可或爱面子而落入骗子的陷阱。
防骗第三招:强化警戒心理。遇事保持冷静,多调查、多思考,对陌生人不轻信、不盲从,个人信息要保密。
防骗第四招:正规途径办事。多从可靠的渠道接触信息,办事通过正规途径,不抱侥幸、走捷径心理。
防骗第五招:常与亲友沟通。遇事不急于决策,不固执己见,多征求亲友意见,常与亲友沟通和交流。
防骗第六招:讲科学勤学习。心态乐观、积极,科学养生,不迷信;多读书看报,开阔视野,提高防骗能力。
1、虚假“便民”常出现,放松警惕就中招。工作证件先查看,正规发票应索要。
案例:于大妈家里突然来了两位自称是燃气公司的工作人员,为用户统一安装“防煤气泄漏报警器”。于大妈热情地将两人请进门。两人将一个白色的小盒子安装到厨房后向于大妈索要了350元“安装费”,但没开具发票。后于大妈拨打燃气公司电话确认,却被告知没有此事。
爱心提示:煤气、水、电、有线电视、电信等社会服务部门的相关活动,一般会经社区提前发布通知,或在社区管理人员的配合陪同下进行。
2、捡钱骗局经常演,糊涂路人会上当。不当得利损人品,光明正大才安全。
案例:李大妈去银行取钱的路上,发现前面的胖男子掉下一个牛皮纸信封。她正想叫住那名男子时,从后面赶来一个“瘦高个儿”,迅速捡起信封,两人发现信封里装着两沓钞票。“瘦高个儿”让李大妈不要声张,并提议两人到偏僻巷子里分钱。这时,胖男子回来“找钱”,并一口咬定李大妈捡了他的钱。为证明清白,李大妈将身上的钱物都拿出来给他看,并把银行卡密码也说了。在ATM机上“排除”李大妈的“嫌疑”后,胖男子悻悻离去。这时,李大妈发现卡内的5500元钱已被人取走。
爱心提示:路遇横财要提高警惕,面对陌生人不要轻易透露存折或银行卡的重要信息。
3、免费医疗老专家,特效药品把口夸。包治百病忽悠人,火眼金睛多考察。
案例:76岁的陈大爷根据街头传单,来到某宾馆参加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免费体检”。经单独会诊,“专家”推荐了一种价格高昂的降血脂“特效药”,声称此药专供国家领导人。陈大爷遂花大笔钱购买了该药。陈大爷服用后却发现没有任何疗效,才知道是上当受骗了。
爱心提示:卫生部明文规定,义检、义诊活动都不能从事推销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等商业活动。
4、“公安”“法院”来电话,事态严重真可怕。改号软件能作假,一日被骗难追查。
案例:王大爷接到某“警官”电话,谎称他与一件洗钱案件有关,现在公安局已立案侦查,要证明自己的清白,必须将其银行所有的存款转入一个“国家安全账户”中去。王大爷简单查询后发现该电话号码确实是某公安局的,遂将所有存款转到“国家安全账户”中,结果上当受骗。
爱心提示:骗子使用改号软件,可以随意设置电话号码,接到陌生电话,一定不要轻信。任何执法机关都不会设置所谓的“安全账号”,更不会通过电话要求市民进行个人资金转移。
5、老人投资要稳健,收益过高有风险。科学理财多询问,正规渠道才能选。
案例:黄阿姨在路上认识了发传单的小李。此后,小李经常打电话给黄阿姨嘘寒问暖,两人慢慢成了忘年交。经小李介绍,黄阿姨给一家公司投资了将近6万元,公司承诺黄阿姨每个月可以得到1000元高息。两个月后,公司负责人卷钱失踪了,数十位和黄阿姨一样被骗的老人血本无归。
爱心提示: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选择正规金融机构,详细了解问清有关情况。千万不要轻信高息回报“推销员”。
6、所谓直销和传销,挖个陷阱让你跳。多看新闻多读报,哪有机会被“洗脑”。
案例:翟大爷在网上看到一个信息:只需交8000元,就可以成为某俱乐部成员,一年可免费享受4次境内外旅游活动,发展会员多的话,“一年赚个100多万元不成问题”。翟大爷不仅自己成为了会员,还极力鼓动亲戚朋友入会,后来竟偷着以儿子、孙子的名义入会。但翟大爷并没有等来他预想中的高回报。
爱心提示:目前传销出现许多新的变种,但本质都是以发展下线或会员的名义牟取非法利益。
7、理疗师傅假“热心”,虚构身份骗定金。凡事小心准没错,弄清来路莫上当。
案例:赵某开了一家理疗店,他告诉前来做理疗的老人们,自己是某在建老年公寓的项目代理人,只要在他那里预交10万元定金,就可入住该老年公寓,入住后,每月仅需再交纳500元的生活费。很多老人交了定金后,赵某却“失踪”了。老人们跑到所谓的施工现场一问,根本没有项目代理人这回事儿。
爱心提示:不要被小便宜冲昏头脑,“天上不会掉馅饼”。
8、医院门前医托多,专钓外地外行人。多听多问多思考,保存证据巧脱身。
案例:患者李某因患青光眼在去医院就医途中,被“医托”拉至某中医门诊部就诊,花去药费3850元,但处方单上的中药成分仅仅相当于凉茶配方,只有清凉泻火的作用,成本仅为140元。
爱心提示:私人诊所就诊时应看清行医执照。如确认被骗要保留相关证据,及时向当地派出所报案。
9、低价旅游诡计多,强行购物露真容。保存证据不争辩,依靠法律来维权。
案例:老李遛弯时看到旅游小广告:“港澳三日游,包吃包住,特价800元,仅限10人。”老李跟老伴商量后,两人报名参加。旅游途中,导游强制要求团员每人至少购物3000元。迫于压力,老李夫妇只能买了6000元的“高价货”扫兴而归。
爱心提示:根据法律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否则予以重罚。
10、网上购物虽方便,但要设防安全线。不明链接别轻点,个人信息不泄露。
案例:徐阿姨花费277元网购了一台电饭锅。次日上午,她突然接到“客服电话”,称因网店后台系统升级,不能照常发货,需客户自行登录某网址办理退款业务。徐阿姨没有多想就登录了该网址,详细填写了个人信息。几分钟后,徐阿姨收到短信提示,她的银行卡被一次性消费了1.4万元,她连忙报案。
爱心提示:不要轻信“客服电话”,不要透露个人任何信息,“留个心眼”通过正规途径问清情况,或告知子女亲属,或联系信得过的熟人,求得帮助,绝不要迷入来电陌生人或不明短信提供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