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0日 星期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首页
|
基金会
|
本会近况
|
基金募集
|
公益项目
|
各区动态
|
智慧学堂
|
敬老风采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首页
>
敬老风采
>
银龄园地
上海法院十佳青年白云法官攒了一肚子与上海老人的故事
2020-11-12
字体:
大
中
|
阅读:96
|
“吵够了伐?你们两家楼上楼下这么多年邻居,为两百元差价吵到现在有意思伐?”不等当事人说话,年轻女法官白云手一挥,“这两百元钱我出了,你们都别吵了。”
当事人愣住了,空气凝固几秒后,其中一方试探性地小声说:“要么我和楼上的说一下,我们各出一百?”就这样,一起因老房漏水引发的邻里纠纷,在法官“发脾气”后顺利解决。
留着一头干练短发,讲一口流利上海话,30岁出头的东北姑娘白云如今是上海静安法院涉老年人审判团队最年轻的法官。从1991年静安法院成立全国第一个老年法庭,到后来的老年审判庭,再到现在的涉老审判团队,这里审理的都是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为60岁以上老年人的民事案件。
短短一年多,这位来自东北的年轻女法官就被评为“上海法院十佳青年”,她也攒了一肚子与上海老人的故事。
案子简单,但值得花精力
2019年初,白云被分配到涉老庭,每日面对鸡毛蒜皮引发的官司,她一度觉得“和心目中的法官工作有些落差”,直到接手了一起案件。
案情并不复杂。一对老夫妻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突然有一天老太太起诉离婚,理由很简单,丈夫对她施行家暴几十年。老太太70多岁,已是癌症晚期。忍气吞声差不多50年,在生命最后时光,决定为自己活一次,于是起诉离婚,“拿到属于我的那笔钱,去江西农村过完最后的日子”。
老太太的诉求是夫妻名下两套房子折价,分一半钱给自己,房子归丈夫。但丈夫表示,手头没有现钱,要等房子卖了才能给钱。“这案子要判很简单,按夫妻共有财产,老头卖完房把钱给老太太。”白云说,但是等判决、卖房流程走完,或许人已经不在了。白云于心不忍,希望通过其他方式解决。按过往经验,亲属往往是解决涉老案件的重要助力。白云把突破口锁定在老两口唯一的儿子身上。只是,夫妻不和给儿子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他恨自己的父母。
电话足足打了1个多小时,白云费尽口舌也无法说服对方。“她毕竟是你母亲,你就不能让她过几个月舒心的日子吗?”最后,白云几乎是带着哭腔喊出这句话。最后结果还算圆满。儿子说服父亲,拿出50万元给母亲。父亲承诺,百年之后将房子留给两人唯一的孩子。
“不知道老太太现在怎么样了。”白云说,虽然为一起很简单的案子,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想到这是老太太最后的愿望,她觉得很值得。
解决问题,比审判付出更多
在白云看来,法官是社会关系的医生,追求的不是判了多少案子,而是实质性解决了多少问题。
静安某小区有一户居民侯某,前几年开始往家里捡各种垃圾。时间一长,家里垃圾堆积如山,他和他80多岁的老母亲,便在垃圾山中爬进爬出。垃圾山臭气熏天,周围邻居叫苦不迭。街道居委数次上门,却苦于无权破门清理。
白云实地勘查数次,留下一份限时清理判决书。“权利的行使是有边界的。当行使在自家堆放大量垃圾的权利与他人正常生活居住权利发生冲突时,在价值取向上应倾向后者。”
白云特意将这起案件的审判地点放在街道而非法院,就是为了让更多街坊邻居从判决中学到些东西。
有时候解决问题要比审判付出更多心血。75岁的吴老伯是返沪知青,房屋动迁后获得一笔安置款,其中8万元委托弟媳妇保管,两人还签了一份协议。“但只有一份,在他弟媳妇手里。”白云说,可想而知,当弟媳妇赖账时,吴老伯毫无办法,他知道自己打不赢这场官司,于是提出撤诉。吴老伯妻子智力低下,儿子腿脚有残疾,生活十分艰难,白云看着心疼。
“这案子我再想想办法。”白云把突破口放在弟媳妇周围人身上。一圈旁敲侧击下来,得知弟媳妇家是女婿当家,便把女婿请到法院。“你学历高,收入高,道德水平肯定也高,不是那种贪小便宜的人。”戴完“高帽子”,白云切入正题,“你们家不缺这8万元钱,你和我说实话,你岳母到底拿没拿。万一吴老伯之后想不开做了傻事,这会是你们一辈子的阴影。”女婿显然知道这份协议,也被白云的话打动,当即承诺会将8万元还给吴老伯。
将心比心,学会和老人亲近
很多老人一辈子生活在这里,上海话是他们最习惯的语言。在庭外,白云尽量用上海话和他们交流。白云说,要求老人讲普通话,实在勉为其难,她只好自学上海话。她本科就读英语师范专业,自认在语言上有些天赋。在上海,白天上班,晚上学习上海话,仅3个月就掌握了基本会话。当然,老人们能听出来白云是“洋泾浜”,不过,这反倒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老人们觉得“这法官有心了”。
有人觉得,法官应该始终保持威严,但白云认为,法庭上的威严与庭外的亲和并不冲突,尤其是在涉老年人案件中。“很多案子其实不需要到法庭起诉。”白云审理过的案件中,约70%以调解结案。“只靠生硬的法条,很难说服老人。但你像晚辈一样和他们聊聊天,他们也许就听进去了。”
白云曾接待过一位老人,有一次听老人絮叨了2小时后,把老人送到门口,叮嘱他“总在外边跑,要注意身体”。没想到,老人竟感动了,停下脚步说:“白法官,这个案子不管你怎么判,我都接受。”
端午节送粽子的阿姨,怕空调太冷冻着她的大爷……白云说,她也总是被这些老人不经意间的关心所感动,“和老人打交道多了,慢慢地能理解他们的想法,和家人的关系也更近了。”
(摘编自2020年11月12日《解放日报》 记者王闲乐)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