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1日 星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首页
|
基金会
|
本会近况
|
基金募集
|
公益项目
|
各区动态
|
智慧学堂
|
敬老风采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首页
>
敬老风采
>
银龄园地
高效管理慢性疾病 调节情志养出健康
2019-09-26
字体:
大
中
|
阅读:177
|
老龄化社会慢性病发病率呈井喷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报告显示,慢性病造成的死亡率已达60%。未来十年,慢性病死亡人数将比现在增加17%,我国因慢性病导致过早死亡带来的经济负担将达5580亿美元。面对这一健康挑战,该怎样应对?
双城健康讲坛现场。 解放日报记者李梦达摄
2019年9月25日,由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台湾联合报共同主办的“2019上海台北双城健康讲坛暨第42届解放健康讲坛”在台北市富邦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论坛主题为“慢‘调’斯理,养出健康”,邀请台北振兴医院院长魏峥、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贾伟平、台中荣民总医院院长许惠恒、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杨金坤4位两岸知名医学专家,共同为慢性病的预防治疗“把脉”,现场300余名观众热情参与。
1.8亿糖尿病患者如何高效管理?
20.5万患者视网膜病变筛查 人工智能摄了80万张眼底片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1.8亿糖尿病患者,数量位于全球首位;2013年的调查数据显示,青年人群(18-39岁)患病率达5.9%,成年人患病率10.4%。2005年至2015年,我国因糖尿病及相关心血管疾病导致的经济损失高昂,其中八成用于并发症治疗。
在上海,注册糖尿病患者约为254万人。面对海量患者群,如何实现高效的疾病管理?由贾伟平领衔的“上海市糖尿病预防和诊治服务体系”实现了高效患者管理。这一管理模式在论坛亮相时引来观众及同行广泛兴趣。据悉,这一项目已在上海16个区240个社区推广,覆盖率达百分之百;同时培训了1200余名社区医护人员,“以点带面”提升了基层诊治糖尿病的服务能力。据统计,这一完整的体系已完成风险评估101.1万人次,32.5万高危人群进行了糖尿病的筛查,新诊断糖尿病患者达37084人,检出率为11.4%;新诊断糖尿病前期患者达48163人,检出率为14.8%。
利用最新的人工智能,糖尿病管理也实现了飞跃式发展。贾伟平说,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例,至少每年1次的眼底筛查,是预防视力损失的重要措施。但由于医生资源短缺,为筛查带来客观困难,这就亟需发展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人工智能筛查视网膜病变体系的建立,大幅弥补了医生资源不足的短板。目前,人工智能已帮助20.5万患者接受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摄了80万张眼底片(每张片子分别由2名培训合格的眼科医生独立阅片分级),由此成为我国最大社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项目。贾伟平最后以小漫画为观众带来五条糖尿病“控制原则”,即健康生活、配合诊治、主动管理、调整心态、寻求支持。
许惠恒在论坛上以“大数据时代下的糖尿病管理”讲述我国台湾地区糖尿病患者管理模式。数据显示,台湾地区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介于173万至220万人之间,在去年台湾健保医疗十大疾病中,糖尿病位居第二。来自对亚洲4万多名糖尿病患者的研究发现,如果不加以控制,糖尿病发病率将激增数倍。而台湾的医疗环境面临挑战,近五年老年人口就医连年增高,为社会带来负担。
1996年起,台湾宜兰县试点规划“糖尿病共同照护网”,结合公共卫生部门、临床医疗团队、专业组织等,以“患者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网络”提供连续性、可及性、高品质的糖尿病照护。许惠恒透露,去年台湾地区有255家机构加入糖尿病健康促进机构,照护糖尿病患者为44.6万余人,覆盖率达57.5%。2019年,台湾糖尿病健康促进机构审认269家,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更深、更广触角。实践表明,应用大数据可达成慢性病有效管理,结合医院与社区基层糖尿病管理更高效,透明化、仪表版检测等方式可拓展至其他慢性病管理整合,此外应用穿戴式装置、结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不失为便捷高效的方法。
心脏疾病与肿瘤为何持续增加?
许多慢性病是一种心身疾病 “精神内守”预防疾病很重要
心脏在人体是如何工作的?台北振兴医院院长魏峥说:“心脏犹如一个泵,将氧气带入组织里,确保人体的血液一直循环。”一般来说,成年人心脏每天要泵七吨以上的血液。心脏病分为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堵塞、心律不齐、高血压心脏衰竭等。在高龄社会里,许多曾经没有手术机会的老年人,而今随着技术的进步,迎来了治疗曙光。例如,经导管植入支架瓣膜术(TAVI术)便可解救高龄老人的瓣膜问题。
心血管为何会堵塞?专家对群众关心的冠状动脉堵塞进行了讲解。冠脉堵塞的主要原因是人体老化自然现象,包括家族史等遗传因素、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饮食习惯(摄入过多的淀粉和糖)、工作压力过大(吸烟)等。
胆固醇与冠脉堵塞是否有直接联系?魏峥说,胆固醇并非都是吃出来的,仅五分之一胆固醇因为饮食而来,相形之下,淀粉和糖的危害更需要警惕,一旦吃胖后,冠脉所遇到的堵塞风险就水涨船高。早诊早治的普及,可以大大降低心脏疾病带来的危害。专家建议控制三高、饮食清淡、药物控制、适度运动(避免竞赛式运动)、减轻工作压力,这样可减少患病风险。一旦出现心绞痛症状,即前胸拳头大小闷或痛,饭后容易发生,必须引起足够警惕,第一时间前往医院干预就诊,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作为特殊的慢性病,肿瘤防治一直是棘手难题。龙华医院杨金坤以“中医智慧与癌症防治”为题,为观众带来中医未雨绸缪治病思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他依据古籍归纳出六条防治原则:注重防范、未雨绸缪;调摄精神、保持乐观;劳逸结合、起居有度;戒避烟酒、饮食有节;趋利避害、清楚外因;早期发现、防微杜渐。
现代医学中的化学、物理、生物等致癌因素,可对应古籍相应说法。杨金坤阐述,外感六淫、饮食劳伤都与肿瘤的发生有关系。注重癌前病变的治疗,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胃癌的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乳腺癌的癌前病变——乳腺增生等,一旦发现后及时治疗,可起到防癌的功效。专家强调,许多慢性病是一种心身疾病,肿瘤也不例外。情志不良可扰乱神经功能、影响内分泌功能、损伤免疫功能。因此,日常保持乐观、调和喜怒、消除忧愁、减少思虑、避免惊恐、四气调神,可通过“精神内守”来防病;至于生活方式,除了主动戒烟少量饮酒外,还应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减少或不吃腌制食品,不吃霉变的桃仁、果仁、谷物等食物,尽可能避免使用含有致癌物质的添加剂和色素,购买没有被农药污染的新鲜蔬果,同时注意膳食结构合理、营养均衡。
专家最后建议,发生任何身体部位可触及的或不消退的肿块、黑痣或疣明显变化、持续消化不良、吞咽时胸骨闷胀不适、异常阴道出血、久治不愈的伤口溃疡等症状时,都应及时前往专科医院就诊,实现早期诊断与干预,提升诊治效率。
(摘编自2019年9月26日《解放日报》 记者顾泳 陈敏)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