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风了、降温了!上海这两天迎来过山车式的气温变化。据上海中心气象台消息,从11月18日到11月20日,本市最高气温降幅将达8℃-10℃。不仅仅是上海,江南大部分地区也开启“换季式”降温。
气温大跳水,不少人的血压等身体指标也可能跟着波动。为此,医生提醒,老人、小孩以及心血管慢性病患者在这种天气下尤其要多加小心,提高抵抗力。
天气多变是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重要诱因
“秋冬季本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沈成兴告诉记者,秋冬季气温非常多变,而现代人工作压力较大、生活节奏较快,一不小心就会超出个人承受的极限。所以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要做好防护,尤其要注重心脑血管的防护保健。
记者从本市多家医院获悉,近期就诊的患者中,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比平日有所增加。“天气变化是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内科主任宋贺解释说,由于温差过大,再加上冷空气的刺激,人体的毛细血管收缩,血压容易上升,会加重心肌缺血,严重时就会诱发心肌梗死。而中老年人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应激性和抵抗力要差些,更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血管病的发生。
相关研究表明,每年心血管病有两个高发期,一个是11月至第二年1月的秋冬季,另一个是每年2月至4月的冬春季。现在正是秋冬转换季节,忽热忽冷的天气就很容易引起血管痉挛。为此,医生建议,患有心血管病的老年人和体质虚弱者在大风天、降温天尽量少出门或不出门,并随身携带急救药品。
今年流感流行低于往年水平,但仍需警惕
陡升陡降的气温是对人体免疫力的大考验。一般而言,免疫力低下者一时适应不了天气变化,再加上增减衣服不及时或晚上着凉,感冒、发烧就会随之而来。别小看一场普通感冒,如果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老年人,一旦发烧、咳嗽,会加重心脏负担,甚至诱发急性心梗、重度心衰等危及生命的恶性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11月18日,国家流感中心发布消息称,2020年我国的流感流行低于历年同期水平。谈到这一利好消息时,专家分析,2020年流感流行水平低,得益于公众采取了较严格的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措施。在专家看来,2020年在叠加防范新冠疫情的情况下,坚持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少聚集等健康行为,相当于给大众接种了防范疫情的“社会疫苗”。
“戴口罩让我们在抵御新冠病毒的同时,也抵御了流感病毒,更证明了这是行之有效的个人防护好习惯,值得坚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肺功能室副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呼吸科执行主任顾宇彤教授也为近期市民做好健康防护划重点:千万不要放松警惕,仍需要保持戴口罩、勤洗手等自我防护措施。
坚持做好手卫生,有需要者可预约接种疫苗
与戴口罩同样值得坚持的好习惯,就是洗手。根据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最新发布的防护提醒,洗手被作为重要防护推荐。之所以强调“手卫生”,是因为这个易行的习惯可以保护大众免受许多传染病的侵袭。上海市儿童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李志玲博士举例谈到,眼下也是儿童腹泻的高发季,每年这个时节,儿童医院可能迎来大客流,其中不少就是腹泻宝宝。数据显示,腹泻病是全球5岁以下儿童的第二大死因,我国病毒性腹泻中以轮状病毒为主,占比90%以上。“轮状病毒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粪口传播,要从小告诉孩子,大小便后要洗手、饭前要洗手。”李志玲说。
与流感类似,预防轮状病毒腹泻,也可接种疫苗。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李智主管医师介绍,轮状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和接种年龄会限制得较严格,建议希望接种者提前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沟通,提前预约,按时接种,避免错过接种时间。
(摘编自2020年11月20日《文汇报》 首席记者唐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