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特殊时期 “身边的医院”派上大用场
2020-02-21
字体: | 阅读:145|
“没想到社区站点这段时间还开放,还有新华医院的专家坐诊,我再也不担心疫情期间的看病问题了。”近日,陆阿婆来到杨浦区双辽路上的江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工作站,在家庭医生周理成的问诊下,配齐高血压药物。

当天,扎根社区20多年的家庭医生叶晓景,也在长宁区仙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室内,为一名签约多年的居民开具治疗糖尿病3个月的用药。这位爷叔笑着说,“到这里配药方便、放心,也更熟悉。”

疫情发生后,上海基层医护人员牢牢筑起市民生命健康的安全屏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扮演着重要角色。

就诊体验“更便捷”

疫情防治关键时期,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药物没了怎么办?与家庭医生预约就诊时间、按时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问诊。

既要做好疫情防控,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又要提升居民就医体验。慢病长处方、微信沟通、在线答疑、流程再造、加强预约……上海社区医院根据各自实际情况,找到应对之策。

 

 

坐落于长宁区芙蓉江路的仙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记者在就诊大厅看到,有三五人排队挂号、取药,秩序井然。“我们大厅比较狭小,过去高峰时,药房窗口排队要半个小时,候诊时间可能超过一小时。现在疫情期间,如果还是人挨人排队有风险。”中心主任白雪林说,“虽然目前患者量不比节前高峰,但我们还是想办法增开一个发药窗口,尽量加快患者取药速度。”

“没想到手机上能看病,还能送药上门……”在普陀区曹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间,记者从前来看病的市民口中,听到这样的感慨。这里的家庭医生加强线上问诊,工作之余还通过电话、微信聊天、视频,关心卧病在床的患者、在线答疑解惑、给予心理安慰。门诊医疗组组长孙玉梅说,“我们隔离的是病毒,线上依旧可以问诊,医生和患者间的温情不能隔离。”

为减少居民在特殊时期往返医院,根据相关规定,上海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长期服用治疗性药物”的门诊慢性病患者,经诊治医师评估符合要求后,一次性可开具最多三个月用量的药品。对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的辅助药物,也适当放宽。

这段时间,上海2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开诊,满足居民基本医疗健康需求;全市6000余个家庭医生团队主动关心签约居民,运用手机App、微信、电话、短信等多种途径,关心了解签约居民的健康状况与需求,第一时间解答健康咨询;对老年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人群,继续做好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服务;对于肿瘤晚期患者等,全市15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机构或居家安宁疗护服务。

心理按摩,做市民“贴心人”

“我的一个签约老病人今年70多岁了,前几天来找我看病,说晚上睡不着,一晚上起床7次,就为开窗通风,怕得新冠肺炎。”叶晓景用一个案例描述家庭医生的心理按摩作用,“除了少量开些帮助睡眠的药物,我还让他少看电视,从5个小时减少到45分钟。”

叶医生介绍,由于相关媒体报道增多,有不少老年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出现焦虑情绪,需要进行心理疏导,“你既没有家族史,也没有和重点地区来沪人员的接触史,患上新冠肺炎概率非常低。”叶医生对这位老年患者说。没几天,患者就来电话反馈了:“这几天我睡得踏实了,谢谢!”

据悉,仙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工作室和长宁精神卫生中心有联谊,在社区站点共建心理角,不少居民愿意和身边的家庭医生说说心里话。仙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管主任赵钺说,不少家庭医生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对安抚患者情绪、互动交流驾轻就熟,加上家庭医生本身和居民关系很熟,更容易得到居民信任。

服务下沉,家门口“看专家”

在新华医院,一张温馨提示贴在门诊显眼处,分流不少原本前来看病的老病人:“同时签约新华医院和江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性病患者,并有相关药物使用医嘱的,请前往双辽路家庭医生工作站配药。”

 

 

杨浦区江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辽路家庭医生工作站,距离新华医院200米,工作站与新华医院从2018年起开始医联体长期的合作,心血管病、内分泌科和肾脏内科的慢性病患者都可以在工作站看到新华医院的专家、配到三甲医院才有的药。

每逢周四,新华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李锦祥会如期而至。不少病人等着请李医生看病、调药。疫情发生后,新华医院各科室有不少医生护士前往发热门诊支援,但为了照顾社区的老病人,李锦祥依旧每周四13时30分来到家庭医生工作站坐诊。

据统计,2月3日开诊后,截至18日,双辽路家庭医生工作站累计诊疗服务646人次,其中近30%是从新华医院分流而来。不少病人还是第一次来社区就诊,同样的医疗服务和药品,让病人感到踏实。

(摘编自2020年2月21日《解放日报》  记者陈华  龚洁芸  姚勤毅)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