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人间重晚晴
2020-08-25
字体: | 阅读:113|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

当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5亿。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亿万老年人深切的牵挂。



从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到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再到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提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养老服务领域改革“实招”“硬招”不断落地,给老年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兜住底: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按下“快进键”

早晨八点半,成都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的花园里传出阵阵音乐声。树荫下、凉亭里,老人们有的打太极、有的喝茶聊天,悠然自得。

“在这儿不仅三餐不愁,还交到了好朋友。”85岁的特困老人唐学孝入院前,一直独居在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廉租房里,吃喝拉撒都要靠自己。2018年,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老人顺利入院,过上了“老有所养”的新生活。

作为兜底保障工作的重要一环,公办养老机构应优先保障孤老优抚对象以及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高龄老年人需求,为他们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但长期以来,“一床难求”一直是公办养老机构头上挥之不去的“阴霾”。

近年来,在民政部等部门推动下,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深入推进,从在全国范围内确定240家单位进行公建民营试点,到鼓励公办养老机构延伸服务,为周边社区、农村提供支持……围绕满足特困老年人需求这一重点,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的“地基”越夯越实。

成都市第一社会福利院院长陈坤介绍,在当地政府支持下,福利院实现了整体搬迁。如今,12层高的疗养楼里,各类设施一应俱全,床位数也从此前的300余张增加至600张,服务能力大大增强。

城市之外,农村留守、独居和困难老人的养老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对农村养老机构实施标准化改造,建设政府扶持得起、农民用得上、服务可持续的农村互助养老设施……在各地积极努力下,改革的暖流正从城市延伸到乡村。民政部数据显示,到2019年底,全国已有农村特困供养机构约2万家,已登记敬老院共有床位165.32万张。

添活力:社会力量托起“夕阳红”

到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54亿人,占总人口比例达18.1%。作为托起“夕阳红”的“朝阳产业”,养老服务业的发展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老年群体数量庞大,老年人用品和服务需求巨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从2013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到2019年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近年来,我国民办养老机构行业准入标准进一步放宽,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扩大。更具活力的社会力量的加入,让养老服务市场焕发着勃勃生机。

在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民办养老机构“榕悦”,87岁老人曾锦棠已经度过了一年多充实而快乐的时光。他说,选择这里就是看中了它位置好、条件好,来了之后单调的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

负责人陈瑶介绍,“榕悦”的定位是“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一方面为院内老人提供专业、多样的养老服务,另一方面还向周边社区延伸,为服务半径内的空巢、独居、生活自理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等多种服务。

在城市化水平高、老龄化程度深的广州,“榕悦”正是当地民办养老机构不断发展的一个缩影。据广州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广州市现有220家养老机构中,民办养老机构占到了160家,全市73%的养老床位都由社会力量提供。

民政部数据显示,到2019年底,全国民办养老机构占比已超过50%,在北京、上海等地,这一数字已超过80%。

补短板:“居家+社区”养老助力应对“银发潮”

调查显示,我国九成以上的老人倾向于居家养老。但对于数量众多的高龄、失能以及残疾老人来说,居家养老面临着重重障碍。

2020年7月,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导意见》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意见明确的第一阶段目标,就是在今年年底前,采取政府补贴等方式推进符合条件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

家住长沙市雨花区鄱阳小区的低保户龙新建今年62岁,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他曾几次在厕所滑倒,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适老化改造工程实施后,他家不仅免费安装了防滑垫、墙壁扶手,还装上了可移动坐便椅和更加稳当的浴凳,生活安全系数大大提升。

“过去只能扶墙走,现在墙上有扶手,手上抓得紧了,心里也更踏实了。”龙新建说。

“居家养老目前仍是大多数老年人所接受的养老方式。”长沙市民政局局长陈昌佳表示,随着老年人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现有住宅功能甚至会转变为风险,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提速”迫在眉睫。

长沙是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先行军”,2018年,长沙就开始实施“千户计划”,免费为特困老人住所进行适老化改造,并计划用5年时间分期分批推进,每年惠及1000户家庭。

建设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立嵌入式养老机构,明确社区养老设施的配建、设计要求……从2016年起,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从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体系,到“医养结合”探索初见成效、养老金连年提升、近3000万老年人享受高龄补贴……以改革为抓手,我国正交出一份应对老龄化问题的“中国式”答卷。

(摘编自2020年8月25日《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社北京8月24日电  记者孙少龙  吴晓颖  谢樱  陆浩)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