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中长辈身体状况欠佳,而家中又无人照顾,你会把他们送进老年人托养机构吗?而当老人得知自己被小辈送进托养机构,他们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住进托养机构,难道真的就意味着与世隔绝、脸面全无?日前,一出沪剧公益小戏《幸福老年村》在松江剧场拉开帷幕。这出仅21分钟的小戏打动了数百名前来观赏的老年观众。
在掌声与泪水中落幕 当松江剧场舞台上的大幕徐徐拉开,五个色彩鲜艳的大字“幸福老年村”出现在观众眼前。“村长”江燕正在为入住老人王阿姨的生日派对忙碌着,已半身瘫痪18年的老人顾成则在妻子赵慧的陪伴下进行“一日游”。但是,一派和谐的场景马上被打破了,当老顾听妻子有意和自己一同入住“幸福老年村”时,气氛顿时变得剑拔弩张起来:“人家是孤寡老人没办法,住到老人村,说到底是没奈何。”尽管妻子百般劝慰,但老顾的火气越来越大:“我们家有贤媳常照顾,一家人家热乎乎。若是住进老人村,左邻右舍闲话多。”老顾始终不愿入住,甚至称“久病床前无孝子”,儿媳肯定是想早点甩脱自己这个大包袱。 直到最后,当老顾得知儿媳是因为患了尿毒症不得不住院手术,迫于无奈选择将二老送进“幸福老人村”时,才懊悔自己言行有失,拖累了儿媳18年。这场戏最终在观众的掌声和一些老人悄悄落下的眼泪中落下了帷幕。用戏曲打动人心、改变观念 这场舞台上的沪剧小戏《幸福老年村》,其实在两年前就真实发生在松江区叶榭镇堰泾村一家名为“幸福老人村”的长者照护之家里。2016年夏天,松江区文化馆副馆长、松江戏剧协会会长杨峰从“幸福老人村”负责人蒋秋艳口中得知此事后,就萌生了将养老题材搬上舞台的念头。“和城市老人不同,绝大多数农村老人仍然固守着‘养儿防老’的观念。”对于郊区很多建造得很好、服务也很好的老年人托养机构,却少人问津的现状,杨峰颇觉痛惜,他想用沪剧这样一种上海农村老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告诉他们“养老,除了儿子,你还有很多选择”。 松江区阳光戏曲社负责人陆海云退休前曾任松江区民政局副局长和松江区残联党组书记,与老残群体打了二十多年的交道,他与杨峰一拍即合。陆海云说,现在政府在养老上有那么多、那么好的政策,造了那么多针对不同群体、可以提供不同类型服务的养老设施,却没人去,“太可惜了!” 从2016年10月份起,杨峰带领编剧团队多次前往“幸福老人村”等多家当地的老年人托养机构采风,从数十个真实故事中精挑细选,在阳光戏曲社的配合下,历时半年,反复修改五稿而成。经过一个多月的排练,这部短小精悍的沪剧小戏终于登台亮相了。盼能在全市农村地区巡演 当天,阳光戏曲社在松江剧场连演两场,面对观众的热情,杨峰连称“没想到”,“很多老人边看边哭,散场后,还有不少老人来找我,表示这个戏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不过,更令杨峰高兴的是,很多老人表示,看了这部戏之后,才知道自己就和戏中的瘫痪老人一样,对养老机构的误解很深,现在才知道养老机构里不仅能吃住,还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能交到新朋友,能过集体生日,能在合理范围内满足自己的个性化服务需求。 在蒋秋艳看来,如今养老模式多种多样,老年人都应该改变去专业托养机构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固有观念,养老机构、长者照护之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等完全可以满足不同老人、不同时期的养老服务和护理需求。据蒋秋艳透露,戏中“老顾”的原型自入住“幸福老人村”以来,已从原本的完全不能动渐渐康复至能扶着栏杆慢慢走几步,“他和家里人都很开心,觉得来这儿是来对了”。据悉,这部戏将于2017年下半年在松江区各街镇巡演,杨峰和陆海云也有意将这部21分钟的小戏扩展成一个多小时的大戏,将加入更多发生在“老顾”入住“幸福老人村”后的故事。“希望这部戏不止在松江,还能走进全上海的农村地区。”杨峰盼望着。(摘自2017年9月2日《上海老年报》第一版 记者吴汝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