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5年04月23日 星期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会审公廨旧址、德莱蒙德住宅揭开面纱
2018-06-06
字体: | 阅读:219|

2018年6月9日是第十三个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记者从2018年6月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全市97处文物建筑将集中于6月9日免费开放,其中黄浦区原法租界会审公廨及警务处旧址(现黄浦区检察院)和静安区德莱蒙德住宅为首次开放。

 

 

静安区德莱蒙德住宅2018年6月9日首次免费向公众开放。(资料)

 

德莱蒙德住宅具较高艺术价值

原法租界会审公廨及警务处旧址现位于建国中路22号,是原法租界依据不平等条约设立的司法机构。1915年迁此,1918年建成。相继为第二特区地方法院、汪伪地方法院高等法院检察处、芦家湾警局等。这里曾关押了陈独秀、七君子等,更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的风云往事。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市高级人民法院、区人民法院、区公安分局先后设于此。百年以来一直延续传承,作为政法机构使用。2014年,原法租界会审公廨旧址及原法租界中央巡捕房完成全面修缮。2014年4月4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原法租界会审公廨旧址为外廊式建筑,三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底层水泥仿石饰面,有外置石梯,开拱形窗洞;一至二层采用清水红砖砌筑,砖工精美。红瓦四坡顶,檐下有齿形带饰,檐壁周遭有回纹带饰。原法租界警务处暨中央捕房旧址,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公共建筑,在修缮过程中又融入了中式建筑的装饰特征。

该文物建筑现为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所在地。作为一处使用中的政法机构办公场所,这是首次大规模对公众开放,为公众揭秘了百年老楼的前世今生。

德莱蒙德住宅位于静安区华山路263弄7号,由上海的白礼氏矿烛公司购地投资兴建,于1917年落成,因外侨德莱蒙德在此居住而得名。解放以后收归国有,现为光明食品集团的办公楼。

该住宅为一幢三层三开间的英国文艺复兴风格建筑,以正门为纵轴线,两侧对称。正门外设计多级踏步,踏步护栏用青砖夹红砖线,栏顶设计多处护手,造型别致,色彩对比强烈,大门外凸,用青红相间的砖头簇柱,柱头则以红砖刻科林斯柱式。整幢建筑风格典雅、内饰精致、保存完整,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原法租界会审公廨及警务处旧址开放时间为6月9日9:00—11:00,13:00—15:00,需通过黄浦文化云(黄浦文化微信公众号)预约,参观需携带身份证明。德莱蒙德住宅开放时间为6月9日9:00—12:00,6月10日9:00—12:00,无需预约参观,但由于开放单位为正在使用的办公场所,故参观范围仅限于德莱蒙德住宅一层大厅。

文物建筑免费开放分三种类型

据介绍,本市文物建筑免费开放分为三种类型,平时不开放,仅在文化遗产日当天开放;平时免费开放,且在文化遗产日当天有特殊举措,如提供讲解服务,发放宣传品、纪念册等;平时收费开放,仅在文化遗产日当天免费开放,如鲁迅故居等。后两种情况占绝大多数。除了首次开放的两处文物建筑外,刚刚于上月完成修缮开放的陈望道旧居也是值得一去的场馆。陈望道旧居现已变身《共产党宣言》展示陈列馆,目前仍在试运行期间,采取限流开放措施。文化遗产日当日将增派文化志愿者,以满足更多观众的参观需求,了解红色文化之源。由于现为办公场所,静安区的何东公馆也是平时不开放的文物建筑,仅在文化遗产日当天开放,感兴趣的市民也可前去探寻究竟。

此外,本市近年来的文物保护成果也将于6月9日集中开始展示,如金山区博物馆的《门泊东江万里船——金山船舫水下考古特展》、上历博城市文化讲坛 《海上丝绸之路与上海》、“南京路商业街的前世今生”——第三届城市原点历史文化展览等。油画家俞晓夫绘制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首日封也将于同日首发。同时,今年新增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作为民间收藏文物鉴定试点单位,面向公众开展公益性鉴定咨询。

(摘自2018年6月6日《解放日报》  记者钟菡)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