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他的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同时,他又是一位一生对母亲极为恭敬、孝顺的孝子。
鲁迅的母亲是一位饱受痛苦的女性。31岁时,她唯一的爱女端姑病死。37岁时,丈夫又一病不起,两年后不幸去世。从此,她陷入悲哀与痛苦之中。社会的黑暗,家境的败落,使鲁迅饱尝了世态的炎凉,处在长子地位,又使鲁迅从少年起就分担了母亲的重任。鲁迅曾对人说:“阿娘是苦过来的!”因此,他一生对母亲都极为恭敬、孝顺。
鲁迅工作以后,首先在生活上给母亲关心和照顾,尽量让母亲过得舒适、安乐一些。他在北京与母亲同住期间,虽然工作忙、时间紧,但为了不让母亲感到寂寞,每天晚饭后都要到母亲房间里与她聊天。平时,鲁迅在出门之前,总要先到母亲那里转一转,说声:“阿娘我出去哉!”回来后,也一定到母亲处说声:“阿娘,我回来哉!还时常带些母亲喜欢吃的小食品。”
鲁迅不但让母亲饮食可口,而且也尽量让母亲住的舒适。经济上并不宽裕的他,向别人借钱,在北京西三条胡同买了一所住宅。后来他对许广平说:“至于西三条的房子,是借了钱买来安慰母亲的,绍兴的老房子卖了一部分,换买八道湾的房子。
她一向住惯了自己的房子,如果突然租房子住,她会很不舒服的。”
鲁迅的好友寿裳曾经说过:“鲁迅的伟大,不但在创作上可以见到,就是对待母亲的起居饮食和琐屑言行之中,也可见其典范。”
在厄运降临时,孝心固然显得十分珍贵,单日常生活中,对父母的关心照料,处处为他们着想,也是一种最普遍、最实在的孝敬行为。父母将儿女养大,儿女为父母养老,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间最重要的伦理关系。这个传统,不能丢!
摘自百度文库“百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