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养儿防老”内涵发生改变
2020-10-23
字体: | 阅读:91|
经济独立

82.6%有固定收入

文体锻炼

每天参与文化活动2.24小时,体育锻炼2.05小时,娱乐活动2.00个小时

健康状况

52.5%认为“状况良好”

情感需求

在情感方面满足度为76.38,处于“比较满足”的水平

 

上海老人为养老做了哪些准备?老人退休后适应期多长?老年群体最需要社会给予哪方面支持?……2020年重阳节前夕,上海市质协用户评价中心发布《上海老年人养老意识现状公益调查报告》,为建设积极养老支持体系提出建议。

调查发现,上海老人物质基础较好,但养老观念仍较传统。82.6%的老人有固定收入,有4.9%没有收入来源。退休工资和劳动收入是主要来源,子女抚养费仅占2.2%,说明上海老年人经济较独立。71.9%的老人缴纳社会保险,66.6%进行储蓄。

调查还显示,61.7%受访者能在1年内调整到退休状态,退休适应期平均周期14个月,收入水平越高,退休适应期越长。值得关注的是,对于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60.1%的受访者表示十分认同或比较认同。但“养儿防老”的内涵发生变化,老人最希望子女能够尽到的义务是与老人谈心解闷(53.9%)、照顾老人起居(52.%)。老人更看重精神抚慰和关心。

健康状况方面,19.9%受访者认为自己“精力充沛”,52.5%认为“状况良好”。超半数老人表示目前睡得踏实。

调查中,受访老人每天参与文化活动2.24小时,参与体育锻炼2.05小时,参与娱乐活动2.00个小时。文化活动中,养花养草、书画和听戏听剧是首选,体锻中太极拳、棋牌类占前两位,娱乐活动中旅游、舞蹈队和养宠排名前三。

此外,很多上海老人退休后,继续为“小家”或“大家”服务。45.1%老人参与子女及第三代的日常生活照料,每天平均花费2.74个小时为子女的小家继续做贡献。另有61.19%的老人每周参与社会活动,其中人际交往(53.5%)、兴趣与技能培训(36.8%)和志愿活动(32.5%)的参与率较高。近三分之一老人半年内参与过志愿服务,服务时长月均9.20个小时,已成常态。

调查认为,总体看,上海老人情感方面满足度为76.38,处于“比较满足”水平。老年人群最希望得到子女(81.9%)的情感支持,其次是亲戚(48.8%)和社区(48.3%)。因此,社区在养老生活的精神需求中地位较重要,“社区互助”养老模式可提供子女无法给予的慰藉和快乐,老人一同出行、一起聚餐,都是养老方式的积极补充。

同时,近半数受访者认为,“适老化”居住环境是目前最需获社会支持的方面。其中,居住环境需进行“适老化”改造,提升安全性和便捷性;公共区域“适老化”设施布局也需优化,满足老人走出家门的需求。

(摘编自2020年10月22日《新民晚报》  记者金旻矣)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