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88岁老人沈入群曾经靠双脚遍访浦东,15年参与绘制15张地图
2018-09-19
字体: | 阅读:95|
2018年8月,《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地区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出台,浦东陆家嘴再次领衔黄浦江沿岸的“三段两中心”,承载起聚集全球城市金融、贸易、航运和总部商务的核心功能带。

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黄浦江自此从上海的市区边界化为城市核心水域,最早启动开发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进而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当人们对浦东能否担起改革重担仍存有疑虑时,一位家住南汇的老人却第一个出发,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出了整个浦东,绘制了第一幅内容详尽的浦东地图。

 

 

2018年9月,沈入群在浦江镇家中。舒抒摄

 

 

2006年6月,沈入群在世纪大道现场进行地图标注工作。 资料照片

 

2018年88岁的沈入群就是这位酷酷的老人。从1992年到2007年,老沈用15年时间参与绘制了浦东15张地图——从第一张 “白手起家”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简图》,到2007年的收官作、近一人高的《上海市浦东新区地图》,他和战友们靠双脚遍访浦东所有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在地图上标注了浦东发展的每一个脚印。

老沈说,曾经他是最熟悉浦东的人,但如今的浦东却让他感到陌生而又欣喜。“陌生的是我没到过的地方越来越多,高兴的是这说明浦东还是最初的那个浦东,有速度、能创新,坚持改革、开发开放不断深化……”

88岁的老沈和28岁的浦东新区,相距一甲子的岁月,就这样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相会。

用脚丈量整个浦东

记者的采访时间约定在周一下午,之前的周末,如今居住在浦江镇的沈入群刚刚搭乘轨交8号线去陆家嘴“遛了个弯”。夫人鲁老师说,这是老沈每周的“规定动作”,因为陆家嘴是他心中最放不下的一块地方——老沈绘制的第一张浦东地图,正是今天的陆家嘴金融城。

1990年5月3日,浦东开发办公室和浦东开发规划研究设计院同时挂牌。几个月后,在上海公交公司中专担任教师的沈入群在课堂上挂出一幅浦东开发的道路图,却引来学员们一阵笑声。“沈老师,规划规划,不就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讲过算数,能当真吗?”

也难怪学员们有疑问。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浦东最高的建筑物都一直是根“柱子”——高8层、位于浦东南路东昌路口的一座消防瞭望塔。直到1990年,站在塔上向浦东大道141号的开发办驻地望去,四周仍是一望无际的农田。

某日,沈入群在人民广场叫出租车,打算去浦东文登路(今东方路),司机听后却立马摆手说“不认识,阿拉不去”。司机的摆手和学员们的笑意都让沈入群意识到,规划图上仅仅标注陆家嘴、金桥、张江、外高桥四个开发区远远不够,要让人们相信浦东开发真的能有作为,就要让人们知道开发的最新进展情况。

为浦东仔仔细细画一张地图的想法,就此在老沈脑海里萌发。

1992年,光荣离休的老沈和公交公司另外4名老战友开始了“地图计划”。起始点选在当时开发得已经稍有眉目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东至当时在建中的杨浦大桥,南至刚通车不久的南浦大桥,足足28平方公里。

每天7时,家住南汇惠南镇的沈入群从家里出发,乘坐沪南线一路向北,一壶水、一支圆珠笔、一本笔记本就是他的全部“干活家当”。8时10分,公交车准时抵达当时的公交五场,也就是今天上海证券交易所大楼的原址,老沈与战友们汇合,5个人分工开始了最“原始”的扫楼行动——你沿着浦东大道,我顺着浦东南路,走遍道路两旁所有楼宇,楼内每一家单位都上门了解,记录下最翔实的地址信息。到了周六,大家再聚到老沈家中,把自己当周的新收获统一标注在同一张地图上。

斗转星移,春夏变换,7个多月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120条马路被老沈他们“翻了个底朝天”。当老沈捧着密密麻麻标注着各类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手写规划图来到武宁路上的中华地图学社时,编辑们都惊呆了,竟然有人靠走路登记了陆家嘴所有的单位和机构。但沈入群却说,浦东地图不光要有地形,重要的反而正是这些单位和机构,“他们才是彰显浦东开发是不是真材实料的关键。”

标出陆家嘴绿地“第一人”

1993年,沈入群参与绘制的第一张《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图正式出版,包含了当时陆家嘴1200多家企业,“活地图”的“名号”也开始跟随老沈继续踏遍浦东每个角落。从那以后,涵盖了金桥、张江、外高桥以及陆家嘴等浦东开发开放初期四大功能区的完整版浦东地图相继出版。每一年,老沈和战友们都要花上2、3个月时间重走一遍上一年“扫”过的楼——“因为浦东的发展速度实在是一月一个样,三月大变样。”

但老沈眼中变化最大的仍是陆家嘴。

1997年6月,占地10万平方米的陆家嘴绿地正式竣工。谁能想到,这片后来被誉为“浦东翡翠”的大型城市绿地曾经是上海远近闻名的棚户区。1993年老沈首次来到此处“踏勘”时,尚有2000多户居民仍住在危房中,“有女不嫁陆家嘴,煤球炉、倒马桶,家中没有自来水”的顺口溜“吐槽”能够跨越黄浦江,从浦东一路传到浦西。

这让负责绘制地图的沈入群感到为难,不知未来这片棚户区将有怎样的远景。此时,浦东的规划部门向沈入群保证,这里未来一定会成为上海市中心最大的一片绿地。于是老沈满怀憧憬,在地图上标注下了“绿地”二字,也使他成为第一个在地图上标注陆家嘴绿地的人,有幸见证了这一划时代城市地标的诞生。

浦东最宽的马路世纪大道也与老沈的地图颇有渊源。

世纪大道北段建设完工后,南段却迟迟没有动工,外界逐渐出现质疑之声:“这条世纪大道,真的能达到吗?”负责标注地图的沈入群把这一声音传达给了浦东。这一次,新区政府同样给出了坚定的回复:世纪大道一定会贯通。于是,老沈在地图上划出完整的世纪大道,不同的是,建成段采用了实线,未建成段则采用虚线。“这下人们才知道,世纪大道的全长真的要超过5公里,成为真正的‘世纪工程’。”

“活地图”的新希望

“1994年画完第二张地图后我就打算‘收兵’了,但是浦东有关部门说,老沈你看,今年浦东又新建了这座桥,马上又要新通一条隧道,又有这么多世界500强入驻,你怎么可以‘刹车’呢?”沈入群说,自己就是在这番浦东速度的“诱惑”下,用脚下的步伐和手握的笔,一年又一年追赶着浦东的发展轨迹。

2007年,浦东开发开放已经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转入功能开发,年逾古稀的沈入群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暂停了地图标注与绘制工作。2009年5月,沈入群居住多年的南汇与浦东新区合并,成立面积达1210平方公里的“新浦东新区”。老沈却发现,“南汇”这一称呼似乎要在地图上消失了。于是他赶紧写信向新区政府建议,恢复历史名城南汇的称呼。最终,2012年4月,临港新城更名为南汇新城,几代南汇人的乡愁就此得以保留,老沈收到当年标有“南汇”的最新版地图时,也长舒了一口气。

翻看自己画的第一张诞生于1992年的陆家嘴地图,再比对2007年参与绘制的最后一张浦东新区地图,沈入群对黄浦江观光隧道、滨江大道、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上海科技馆、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世纪大道、世纪公园、浦东国际机场、海洋水族馆、东方艺术中心等场馆设施如数家珍,感叹它们仿佛雨后春笋一般,10余年的时间内相继在地图上涌现。

而今,仍旧每天坚持收看新闻的沈入群非常关注张江和临港的发展。与2000年他初到张江高科技园区时相比,今天的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多了老沈数不清的新企业和科研机构。得知记者不久前刚刚采访过上海光源,老人家更是迫不及待地请记者多描述几句这一“大国重器”的外貌、功能和重要作用。

“希望你们年轻的一代继续发扬浦东开发开放的精神,继续深化改革,我这张‘老地图’不知道的新地方越多,就说明浦东发展得也越好。”

(摘自2018年9月19日《解放日报》  记者舒抒)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