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首页
|
基金会
|
本会近况
|
基金募集
|
公益项目
|
各区动态
|
智慧学堂
|
敬老风采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首页
>
敬老风采
>
银龄园地
非常时期,确保上海老人仍能吃上热饭热菜
2020-02-12
字体:
大
中
|
阅读:83
|
战“疫”时期老年人助餐的供应渠道是否畅通?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疫情发生后,各区的社区食堂、助餐点基本暂停了堂吃和集中用餐服务,但保障力量为有助餐“刚需”的老年人提供送餐服务,确保高龄、独居、困难等老年群体的用餐需求得到满足。
配送员为老人送餐。 资料图片
据市民政局统计,当前上海市日均提供外送老年餐约1万客,服务量相当于平时的10%。随着近期老年人子女复工后,助餐刚性需求可能会有所增加,市区两级民政部门将继续组织力量做好送餐服务工作,确保对刚性需求保障到位。
增加供应保障原材料充足
位于浦东新区的洋泾社区食堂是一处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的场所。以往,这里每天的堂吃量在500客左右,居家养老送餐量约400客。暂停堂吃服务后,目前每天外送量在200客左右,全部面向独居或困难老人。“疫情发生后,有些子女居家可以帮忙做饭的老人就不再订餐了。”食堂运营方负责人鲁小锋说。
疫情暴发恰逢春节,刚开始配餐时,洋泾社区食堂一度面临采购原材料短缺的问题,为此,食堂在原先供应商的基础上,又新增两家供应商,目前每天都能提供两类套餐。
甘泉路街道章家巷老年食堂目前也已暂停集中供餐,保留送餐服务。从大年三十开始,食堂提前储备了一周的货源。“从初七开始,食堂恢复定点采购,因为都是常年合作的大品牌,在供应上没有问题。”负责监管食堂的甘泉路街道社区服务办主任施明浩说。疫情期间,章家巷老年食堂保持菜品的种类价格不变,从除夕到正月初二,还免费为老人增加一道荤菜。
小区为送餐开辟绿色通道
上海不少小区禁止外卖和快递进入,设立集中摆放点由居民自行下楼收取,但是很多老人并不具备下楼取餐的能力。
洋泾社区食堂和居委会、物业做了细致的沟通,在各方帮助下,小区为配送员开辟了绿色通道。食堂还为配送员制作了胸牌,标明姓名、体温等信息,小区工作人员看到后就可以放行,让配送员能够送餐到老人家门口。
保障复工后增加的刚性需求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截至2019年底,全市已累计建成1020个助餐服务场所,其中社区长者食堂集膳食加工配置、外送及集中用餐等功能于一体,累计建成210家;集中用餐的老年助餐点共有810个,市日均老年供餐量达10.1万余客。
近期刚性需求的增加在助餐服务场所的订单量中已有所体现。洋泾社区食堂的运营方目前管理着上海7个社区食堂,每天的送餐量约为1300多份,从预约数据看,本周开始送餐量每天增加170多份。鲁小锋表示,以目前的供应能力,完全能够保障今后一段时间内新增的送餐需求。
从大年初一到复工首日,章家巷老年食堂的外送量从400客增加到了471客。“由于基本都是刚需,所以都在我们的可控范围内,是完全可以保障的。”施明浩说。
(摘编自2020年2月12日《解放日报》 见习记者顾杰)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