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东出现的疫情牵动人心。2021年6月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在接受采访时呼吁,为早日建立免疫屏障,上海市民应积极加入疫苗接种,应打尽打,要把“被动防控”变为“主动防疫”。“很多市民想等一等、看一看,可能会错过疫苗接种的最佳时机。”针对市民关心的问题,宁光一一进行解答。
疫苗接种越早越好
记者:一些市民认为,病毒传播在天气炎热情况下会减少,因此想拖到秋冬季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您怎么看?
宁光:这种想法大可不必,免疫B细胞具有记忆力,会持续较长时间。近期在广东出现的小规模疫情,也给市民提了个醒,夏天并不是安全的季节,疫苗接种越早越好。只要上海形成免疫屏障,就能把“被动防控”变为“主动防疫”,生活在上海也会更安全。
记者:从印度疫情暴发,到广东这波疫情,大家都有个疑问,为什么新冠病毒不怕热了?
宁光:一方面极有可能是病毒变异的结果,另外也可能因为病毒的生存力和传播力在增强。在人群中传播更广泛之后,跟季节就没明显关系了。这也是新冠病毒跟其他流感病毒不一样的地方,它没有太明显的季节差异。所以,接种疫苗不应该挑选季节,需要早日形成免疫屏障,真正把病毒的传播链打断。夏天正是接种疫苗的最好时机,病毒的传播力会稍微有所下降,形成的免疫屏障更牢固。
记者:新冠病毒不断变异,有市民认为疫苗赶不上病毒的变异,想等一等。您怎么看待这种情况?
宁光:病毒是最简单的生物之一,它的增殖要依靠活的细胞。在增殖过程中,病毒会发生变异。从全球对新冠病毒变异的监测情况看,目前尚无证据证明病毒变异会使现有的新冠疫苗失效。现有的数据表明,我国的新冠灭活疫苗对南非变异株、英国变异株、巴西变异株均有保护效果,而对印度变异株的相关研究正在开展。为了达成免疫屏障,接种疫苗仍是当前最有效的方法。
不必迷信外国疫苗
记者:一些还在观望中的市民,最关心中国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宁光:WHO将中国的疫苗列入紧急使用名单,就是最好的佐证。现有证据证明,接种两剂次科兴疫苗对所有出现症状的新冠肺炎保护效力为51%,而在重症保护方面,具有100%效力。也可对老年人起到保护作用。国药新冠疫苗也被列入紧急使用名单,预防出现症状和重症的保护率为79%。
最近有多篇关于疫苗研究的论文发表,从一些数据可以看出,国药中生疫苗优于辉瑞疫苗。从这一点来说,市民不用迷信外国疫苗。
新冠灭活疫苗截至目前已获得9个多月的抗体检测数据,数据显示抗体仍有一定水平,后续会持续加强监测以进一步观察抗体的维持时间。新冠疫苗属于新研发并投入使用的疫苗,需要大规模接种后的持续监测和相关研究,积累更多的科学证据,用以评估新冠疫苗的保护持久性。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保护时间至少可以达到6个月以上。此前,对采用同种腺病毒载体技术的埃博拉疫苗做了免疫持久性观察显示,接种两年后仍具有足够保护力。
记者:本市启动76周岁以上老人疫苗接种后,老年人也加入接种人群,您对有基础慢性病的老年人有什么接种建议吗?
宁光:慢性病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建议接种。如相关指标控制不稳,或处于急性发作期,则建议暂缓接种。处于稳定期的患者,接种疫苗前后,仍应按医嘱用药,包括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甲减患者使用的常规药物。
如果目前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包括酮症酸中毒、高渗状态、乳酸酸中毒等,或者上面提到的这些急性并发症痊愈没有满2周,暂时不要接种疫苗。糖尿病合并慢性并发症的发作期,如心梗、脑梗、心衰等暂时不要接种疫苗。
糖尿病患者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或药物治疗,空腹血糖小于等于13.9mmol/l的,可以正常接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各种药物(包括胰岛素),均不作为疫苗接种的禁忌;一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参照二型糖尿病相关标准。
截至6月2日,上海累计接种超过2714万剂次,上海各行各业为市民构筑起防疫线,但对每个人来说,疫苗接种仍是最有效的病毒防护墙。
(摘编自2021年6月4日《解放日报》 记者秦东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