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码出行、移动支付、扫码点餐……看似便捷的数字技术,对老年群体来说往往成了难以逾越的鸿沟。让老年群体融入数字社会,成为近期各界热议的话题。在上海,已有不少社区陆续推出了针对老年人的手机班。那里的老年人学得如何,最迫切的需求是哪些?记者走进了静安幸福益站的手机班。
韩玲妹用手机学习线上的英语课程。静安幸福益站为老年人开设了许多培训班,老年人对手机操作入门后,可以进一步学习英语、绘画等许多课程。
奚月英从手机班学会了新技能,回家做起了92岁公公的老师。
伍耀琴走进课堂的第一件事是请学生志愿者教她怎么连Wi-Fi。
韩玲妹专门用来看视频的手机,睡觉时会放在枕头边。
潘老伯请学生志愿者帮忙记笔记,方便回家对着笔记复习操作。
潘老伯记的“如何使用打车软件”课堂笔记。
王静华老伯的新手机在充电。这是女儿一年多前给他买的,一直没用,直到这次上课前才发现没电了。
除了参加社区活动,韩玲妹平时出门不敢带手机,生怕弄丢。
76岁的伍耀琴是在本月中旬看到社区手机班招生的消息、自己报的名。她报名的动力是“老年人也要赶上趟儿”。下午3时45分开课,她3时半就到了,前台工作人员请她完成线上报名,可手机上跳出了“当前网络不可用”的信息,伍阿姨一时慌了手脚,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才报上了名。
像伍阿姨这样的零基础老年人很有代表性,年轻人眼里一键完成的简单操作,对他们来说就是复杂而不敢轻易尝试的内容,因此他们会带着各种问题走进课堂等待解答,最集中的诉求莫过于:微信和支付宝怎么用、随身码怎么出示、如何用手机挂号看病、打车软件怎么用……他们也不急于求成,每节课的目标就是学会一组新操作,一旦学会主动喊停,回家后赶紧巩固练习。
比伍阿姨水平高出一截的韩玲妹今年73岁了,她从2017年起在这里学习,至今135期课程几乎从不缺席。现在她能用手机支付水电煤账单、拍照、用微信传输照片,还会跟着直播学习。她自称已离不开手机,睡前看电视的习惯渐渐变成了看手机视频。她有两部手机,一部白天用,到晚上电池耗尽了就换另一部手机专门看视频,有时候一不小心看到了半夜,智能手机自带的时间提醒功能也提醒她不要熬夜。在韩阿姨看来,这是手机里的“老师”提醒她不能再刷手机了,她赶紧关闭屏幕乖乖睡觉。
2020年底,国家有关部门专门印发文件,提出要帮助老年人解决应用智能技术的困难,相信未来会有更多老年人像伍阿姨、韩阿姨这样,顺畅享受手机带来的便利和快乐。与此同时,如何防止老年人的“网瘾”,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2021年3月21日《解放日报》 记者蒋迪雯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