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上海:“体面养老”有阶梯式服务
2020-10-20
字体: | 阅读:73|

“到了100岁,还要活得漂亮!”——95岁的沈默说这话时,满头雪白小鬈发亮闪闪。

“好吧,闷着,稳稳地继续战斗,老人安稳,城市就安心了!”——2020年抗疫期间,101岁的陈翘寄语老伙伴们。

2020年重阳节,要来了,一想起非常之年采访过那些“非常老人”,我就不由地微笑——老人家们人生际遇各不相同,日子过得却很体面很有质量。

1979年,上海在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2019年底,60岁以上沪籍老人已达518.12万位,人口占比达35.2%。迄今,上海已形成“9073”养老格局——3%的老人机构养老,7%的困难老人在社区接受政府购买服务的养老,90%的非困难老人居家养老。无论选择哪种养老方式,阶梯式为老服务,都是生活质量的保障;核心目标,就是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老年群体的多元化需求。

“9073”养老格局中,97%的老人要在社区和家庭颐养天年。这97%的阶梯式为老服务,什么模样?就是,老人做不动饭了,有助餐;洗不动澡了,有助浴;常年照料老人的家人累了,需要休息一下放个短假,有喘息服务……老人到什么阶段,就有什么样的专业为老服务,家门口的“原居安老”就是要让老人有安全感、归属感。一个关键问题是,这些服务谁来提供?放心,有社区为老服务中心。近年来,申城社区为老服务中心,日长夜大,从最初功能单一的助餐、日托,日益成长为多功能为老服务平台,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健康状况的老人需要什么,中心就尽力提供什么;甚至出现了各类助老辅具租赁服务,比如,一张特制的床,专供卧床老人,灵活好用,帮老人上床、翻身、起床,很省力,颇受居民欢迎。

如果说,家门口阶梯式“原居安老”,让97%的老人老有所依;多元化的机构养老,则让3%的老人各得其所。机构养老,单靠公办养老机构,难以胜任,目前申城养老机构中,民营已过半数;同时,不同收入状况决定了机构养老需求的多元化,让高、中、低收入老人各取所需,各得其所,也是申城机构养老的探索方向。

2008年,在浦东康桥,出现了国内第一家老年社区“亲和源”,这家民营机构通过市场调查发现,一些中高收入老人要实现家庭式机构养老,“以房养老”就是一种途径。在亲和源,“以房养老”通过会员卡来实现。当时,一张不记名会员卡,价值50万元,可永久拥有公寓的居住使用权;时至今日,入住老人从最初的二三十位增至1500多位。今后,政府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正是大势所趋。政府从直接提供服务向“多种主体”提供服务转变,政府除了提供基础性、保障性、示范性养老服务外,主要通过民办公助、公建民营、购买服务,加强服务监管,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

可以预见,“9073”养老格局中,多元化、阶梯式为老服务,将让养老事业创新活力迸发。事实上,养老事业服务的是“夕阳红”,前景却“很朝阳”,为更多老人提供有质量的“体面养老”便在情理之中。

(摘编自2020年10月19日《新民晚报》  作者姚丽萍)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