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回望40年美术创作硕果是为了更好地“再出发”
2018-05-24
字体: | 阅读:91|

方增先的《家乡的板凳龙》、施大畏的《老乡》、张培成的《与大师相会》、卢辅圣的《九域》、韩硕的《天下事》、马小娟的《唱得山歌落满坡》……近日于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揭幕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上海中国画院藏优秀作品展”上,画院百余位画家的近两百幅力作难能可贵地集结在一起。其中不少作品是全国美展的获奖作品,已经沉淀为美术史上的经典。

改革开放究竟给我们的美术创作带来了什么?比一幅幅具体的作品更重要的,是思路、观念方面的一种拓宽,艺术家们在此过程中表现出的青春焕发、思想开放、责任担当和文化自信。上海中国画院院长施大畏告诉记者,这个展览是画院“六十年再出发”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我们要‘再出发’,以新的思路面对新的发展”。

站在传统的基石上,不断开拓水墨的疆界

汇集在此次展览中的近两百幅作品,几乎串起改革开放这些年间的国画发展史,这是画院历经改革开放浪潮所取得的美术创作硕果。

2.35米见方的《家乡的板凳龙》,算得上方增先用积墨法画人物的代表作。画中描绘的是浙江山村元宵节特有的龙灯表演,壮硕朴实的农民扛着板凳组成龙身,跟着竹编的大龙头载歌载舞。宽2米、高5米的《中华魂——黄河在咆哮》,是杨正新将历史记忆与现实场景交融在一起的力作。1990年代第二次去壶口黄河写生归来后,艺术家创作了这幅作品,从自然形态中抽离出线条、墨块,寥寥数笔勾勒出巍巍山峦的劲挺耸立,随笔势带出皴点,充满动感。曾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金奖的《热血》,堪称韩硕用写意性笔墨创作的代表作。画面表现的是“七君子”在抗日救亡时期表现出的飞扬意气。

各种现代的艺术手段都被艺术家大胆“拿来”,融入国画的肌理,它们共同构筑起当下水墨的多元化张力。比如,张桂铭的《青莲》有着与现代抽象绘画相近的审美意趣;蔡广斌的《自拍 No.25》创造了一种名为“水墨影像”的表现方式;刘进安的《静物》有意削弱造型的表达,强调直率的笔墨;申少君的《红日》带有西方现代的构成方式、造型方式。

“改革开放给画家们提供前所未有的创作空间和展示的平台。回望这几十年,我们的创作与这个时代、这座城市紧密相连。”参展画家朱新昌告诉记者。

此次展览特别以“历史的回眸”板块,致敬画院自1956年筹备建院至改革开放之前这段时日前辈画师们铺就的创新基石。程十发《歌唱祖国的春天》、丰子恺《饮水思源》、谢之光《万吨水压机》等精品都云集在这里,让人们看到艺术家们历经时代变迁更加深入接触现实生活的艺术探索。

开门办院,画家们愈加明确艺术创作的初心

精彩的作品背后,是开放的视野。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中国画院经历了文化体制改革,开拓思路。比如开展中青年艺术沙龙,创办书画高级研修班,通过专家讲座、社会实践、下生活写生,让艺术家走出艺术的象牙塔,深入生活,拓展视野,思考问题。

记者留意到,呈现在此次展览中的画作,有相当一部分出自优秀的外地画家。周思聪创作于1980年代的《雨中少女》,将传统花鸟画的笔墨处理方式引入人物画创作中,形浅浅而意悠远。田黎明的《起云高士》,则让人们看到艺术家在传统“没骨法”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融染法”与独具个人体验的 “连体法”“围墨法”等中国画水墨表现方式。这些作品能被上海观众看到,得益于画院把外地画家“请进来”的举措——早在十几年前,时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的程十发就大胆聘用了十几位出类拔萃的外地画家,来指导画院中青年画家的创作,也带来了全国的美术精品。

八年前画院17位青年画家为上海世博会集体创作的长卷《万国风采耀浦江》,出现在此次展览。这幅画高0.47米、宽21米,采用的是风俗画的传统形式,描绘了浦江两岸世博园区的万国建筑与各色游人,创作历时两个月完成,刻画精细。

当年的青年画家,今天已成长为画坛的中坚力量。他们之中的不少名字,就出现在此次展览中的中华创世神话绘本展示区。这一系列创作,是正在推进的“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的组成部分,以30种连环画系统着力梳理中华文明浩瀚的源头。画家洪健同时参加了这两个创作项目,他说:“通过与一群画家创作世博长卷,跑实地收集素材,或是在大画室里埋头作画,我们都为能有幸以绘画来表现世博会而感到自豪。而在神话连环画创作过程中,尽可能查找更多、更丰富的相关资料,尽量画出文字以外的某些内涵并使画面连贯,自己更深入了解了一次中华文明瑰宝。”这些年,画院就是这样不断以艺术创作项目的方式给艺术家提供创作空间,同时也让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渐渐明晰自己的社会价值。

 

 

《万国风采耀浦江》长卷(局部),2010年。(上海中国画院供图)

 

(摘自2018年5月24日《文汇报》  记者范昕)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