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基金会
2025年04月19日 星期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建文明单位基本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会宗旨:拾遗补缺,聚焦重点,直接受益。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工作方针:创新公益、重心下移、规范运作、行业拓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文明创建目标:2017—2018市级机关文明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服务承诺:爱老敬老,急难帮困,促进健康,传送文化。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团队精神:热爱公益,关爱老人,文明服务,诚信敬业。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传统。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新时代,共享未来(New Era,Shared Future);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 养老康复 学习借鉴 助力进博 服务保障。
基金会简介 代表处简介 基金会章程 组织机构 理事名单 政策法规 大事纪实 荣誉成果
本会动态 通知公告 工作简报 资料下载
捐赠指南 政策办法 我要捐赠 企业捐赠 个人捐赠 募集汇总
申请流程 助老帮困类 健康促进类 精神文化类
浦东新区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 长宁区 普陀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金山区 松江区 青浦区 奉贤区 崇明区
孝亲故事 志愿活动 银龄园地 涉老法规
《理想照耀中国(第二季)》4月4日开播 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里感悟信念之坚
2021-04-04
字体: | 阅读:172|

“他们都是活泼泼的生命啊,牺牲在青春美好的年华。”著名表演艺术家焦晃醇厚的嗓音传来,一幅英雄的长卷在荧屏上徐徐展开。




制图冯晓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百年征程,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清明慎终追远之际,上海广播电视台推出20集大型文献人物传记纪录片《理想照耀中国(第二季)》。4月4日起首轮将在东方卫视等频道播出《方志敏》《赵一曼》《彭湃》《江竹筠》《萧楚女》,每集用50分钟的篇幅为视死如归的革命先烈写传,以真实史料展现中国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崇高的革命理想。

纪录片总导演徐冠群说,从前期考证、采访、调研到后期剪辑,整个创作经历了近十年,“其间,每一次阅读先烈的事迹,对我们都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他相信,重温革命先烈感人至深的故事,同样能为所有观众带来正能量。这堂记载着信念之坚、激荡着英雄之气的荧屏党史课,也将成为党史学习教育中生动的影像素材。

大量引用先烈文章、诗文、家书,引领观众学史崇德




“假如我还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假如我不能生存——死了,我流血的地方,或许会长出一朵可爱的花来!”摘自方志敏《可爱的中国》。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每天工作16个小时,写下《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共13万余字的“狱中散文”,垂范中国。



早在2011年播出的《理想照耀中国》第一季中,方志敏就是纪录片聚焦的共产党人之一。第二季再讲烈士事迹,主创用了更充分的篇幅,从第一季时四到五人合成一集,扩展到每一位英烈单独一集、每集50分钟。徐冠群说,“如果第一季是为优秀的共产党人画肖像,那么第二季便是为他们立传”,用更为丰满的人物具象,为观众呈现出先烈们在革命岁月中坚守了怎样的革命理想、恪守了怎样的初心本色。为让观众更直观地触摸到思想的光芒,《理想照耀中国(第二季)》大量引用了革命先烈留下的文章、诗文、家书、遗书。

以《方志敏》为例,许多人熟知他的清贫,纪录片则还原他甘守清贫的背后:他建立闽浙赣根据地,并推动根据地的经济发展,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他说“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地用之于革命事业”。这话明明白白道出了,清贫的本质就是他对劳苦大众和祖国的一片赤诚。也因此,方志敏最后的人生留言是那样的触人心扉,“为了我们的子子孙孙争得幸福的生活,就是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也是在所不惜的”。





观众还将看到赵一曼遗留的诗篇,“誓志为人不为家,跨江渡海走天涯。男儿若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知她身为女子,亦在革命的战场上无所畏惧。观众读彭湃在实践中撰写的《海丰农民运动报告》节选,就更能明白曾经的“地主家少爷”是如何走上了中国农民运动的先驱道路。人们重温江竹筠的话,“毒刑是太小的考验,筷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再一次确证的,是她不惧酷刑慷而慨。同样,萧楚女的文字照见了他内心对光明的不断求索,“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染(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理想照耀中国”是永恒的命题,也是时代的需要。在当下的党史学习教育中,先烈们的文章、诗文、家书等,就是引领观众学史崇德的生动教材。

不断深挖细节,通过以史写人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在历史的舞台上,革命先烈也是一个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徐冠群说,纪录片以人带史、以史写人,采用中国传统的如《史记》那样内在的历史结构和表述方法,展示历史中的人物,“我们也希望通过展现他们生前的细节,来映衬出崇高的理想,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理想照耀中国(第二季)》由时间任艺术顾问,王韧、徐冠群、秦敏、吕刚等创作。写赵一曼时,主创团队走访了东北的多家档案资料馆,最终在黑龙江省档案馆里找到了有关赵一曼的文书,是日语的。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主力撤退受伤被俘。在狱中,日本人动用酷刑,可赵一曼没有吐露任何信息。行刑室是她最后的战场。直到牺牲,日本人所能记录下来的赵一曼的全部信息只是:她叫赵一曼,家庭富裕,受过中国女性的最高教育;他们还留下了这样的记忆——“无论用什么手段都无法摧垮其坚强的意志,其最后的表现真不愧为一个共产党大人物的尊严”。这纸文书就是历史无声的证词,证明一位普通的中国女性,缘何成为中华民族家喻户晓的英雄。



江姐的事迹早已深入人心,还有怎样的细节可以挖掘?纪录片团队找了历史的当事人。戴克宇,江竹筠在中国公学的同学,她更重要的一个身份是江竹筠的入党介绍人。2016年,纪录片团队在成都见到了彼时94岁高龄的老人和她的丈夫、95岁高龄的李培根。当年,他们都是中共地下党员。两位老人对镜头回忆江姐,“她很进步,要求入党” “她求知欲特别旺,毛主席的著作《论持久战》、《新华日报》发表的社论,她都用心读了”。也是在2016年,纪录片团队在重庆见到了渣滓洞17位幸存者之一、生于1925年的孙重老先生。老人家有两段话让主创久久难以平静。“江姐、李青林她们,把被单,就是绸子的红色的、粉红色的被单都围在腰杆上,手牵着被单角,在女牢房里跳舞。她们说庆祝春节,实际上是庆祝我们三大战役的胜利。” “我们在放风坝里头,在散步的时候,江姐从门洞子里把手伸出来,向我们招手,一个个手指头都是肿的,发光发亮的。”这些话,非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不可想象。

戴克宇老人、孙重老人已在2018年和2020年先后离开人世。而纪录片的一重意义,就是将英烈们生命的印迹长长久久地镌刻在大地上、写在人民心上。

(摘编自2021年4月4日《文汇报》  首席记者王彦)

联系方式 | 我有话说

沪ICP备07510649号
|
沪公网安备案号31010102006172
021-62994399、62255578
主办单位:上海市老年基金会